□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耿雪

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沂源工作站:文物“焕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沂源工作站:文物“焕新”记

“太好了,这块经除锈操作后的残片没有出现‘返锈’情况,说明这把青铜剑并没有受到有害锈蚀感染。青铜剑上能有这么精美的纹饰并不多见,推测其主人可能是一位战国时期的贵族。等除去这厚厚的铜锈,我们就可以揭开它的‘面纱’。”10月23日一早,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沂源工作站的苏翠翠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工作台,当她小心翼翼地查看已经在培养皿中培养长达两个星期的一块青铜剑残片后,兴奋不已。

文明探源,离不开文物的承载。文物“焕新”,离不开文物修复者的“妙手回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揭秘文物的前世今生

沂源县这个我市文物考古重地之一,隐藏着这样一个在业界闻名的“文物医院”——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沂源工作站(文内简称沂源工作站)。

在这里,技艺高超的“医生”们通过专业设备将送来的珍贵文物进行认真“体检”,并用各式工具和技术对文物开展保护修复工作。如今,沂源工作站已经让来自各地文博单位的3000余件(套)文物凤凰涅槃,走进博物馆或考古研究机构,诉说着华夏文明精彩的片段和悠久的演变历程。

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沂源工作站起步于2013年,是我省首家挂牌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站。具备玉石器、陶器、金属器、古籍善本、文物保存微环境控制技术保护等14种类别的保护修复资质。

是什么机缘巧合,才让文物修复这个小众专业的机构诞生在沂源县?

“我们沂源县出土文物比较多,当时有一部分重要的馆藏铜器、铁器及陶质文物急需进行保护修复,便于2013年成立了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采购了专业文物修复设备仪器对这些文物进行保护修复。”沂源县文物事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沂源博物馆馆长苏琪对记者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妙手精工让文物“焕新”

文物修复,修的是器物,复原的是历史。工作中,拥有专业的仪器设备和人才是能够保护、修复文物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区县文物单位,面对数额较高的设备支出和专业人才的培育该如何解决?

答案就是项目引领,联建共赢。

沂源文保人从自身出发放眼全国,找项目、引资金、学技术,开拓出了一条文物保护修复发展的“沂源路径”。

早在2013年成立之初,沂源工作站便寻找到了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合作机会,邀请该博物院专家学者到沂源现场教授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对沂源县的馆藏战国墓地出土彩绘陶器进行修复。通过此次合作,沂源县建立了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培养了6名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专业人员。

作为本次项目的参与者,苏琪回想起当时的修复工作仍记忆犹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日照市博物馆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龙纹铜方鼎修复前后

“经过几千年的洗礼,当时很多陶器都破损严重。项目从立项到省文物局专家结项验收用了3年时间。共修复彩绘陶器文物306件。最让人惊艳的是修复的一组战国彩绘陶俑,当将他们摆到一起时,仿佛让人穿越到了那个战国贵族乐舞活动的盛大场景中,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据介绍,这组陶俑共60余件,包含陶马10匹,舞俑30余件,陶鼓、陶编磬约20余件,反映的是“宴乐歌舞、车马出行”的场景,整个场面规模宏大,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制陶业发展、礼乐制度、出行方式以及后来秦、汉出现的陶俑制度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在此后的几年中,沂源工作站又同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了沂源当地、滨州邹平、潍坊寒亭等地博物馆的8个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多个文物保护项目的实施,有效缓解了相关濒危文物面临的保存压力,为该工作站藏品的管理、业务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才育才守护文明根脉

文物保护修复,考验的是人的技术。

近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送来了一批战国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沂源工作站里又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有的在忙着配比溶液,有的在高倍放大镜下,一点点除锈,有的在一堆残片中拼凑着文物原本该有的样子……

“现在文物修复师紧缺,我们先后培养了陶质彩绘文物、铜质文物、铁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才20余人。他们在全省乃至全国组织的各门类文物修复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有的还被调到省级文物单位及考古挖掘现场去参加一些保护修复项目。”苏琪表示,这与他们通过实施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开展引才、育才、储才工作密不可分,开创了项目建设和人才培养双赢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淄博市西汉齐王墓出土金属器保护修复项目》西汉铜壶修复前后

专家“引”进来。在有关项目开展时,沂源工作站先后邀请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社科院等全国文物科技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沂源现场指导工作,传授理论,答疑解惑。

人才走出去。沂源工作站多次组织文物修复师参加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举办的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学习陶质彩绘文物和有机质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拓展修复视野,提高修复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省沂源县文管所馆藏战国墓地出土彩绘陶器修复项目》战国龙耳彩绘方座陶簋修复前后

如今的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沂源工作站已经成长为全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网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将推动全市乃至全省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为己任,在文博专业人才紧缺、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开启了以项目为平台,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实现联建共赢的探索。

“我们目前已与山东省艺术学院、济南市博物馆、淄博市博物馆签署了合作发展协议。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力争在队伍培养上出人才,在项目落实上出亮点,在修复研究上出成果,把沂源工作站打造成为展示全市乃至全省文物科技合作和文化交流的示范窗口。”苏琪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