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知名网红又上热搜了!这次的话题是关于他直播销售的和田玉项链被曝是假货。

知名打假人在一段视频中揭露称,购买了某知名网红直播间推销的某珠宝品牌的和田玉项链,随后通过NGTC实验室鉴定发现,该项链实际上是“碳酸盐-透闪石质玉项链”,根本不是真正的和田玉。

更令人震惊的是,鉴定证书竟然是伪造的。珠宝玉石市场一直有假货,许多消费者都依靠鉴定证书来确认商品的真伪,然而,连这些证书都成了假货,这让消费者巨大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消费者曾抱怨道:“直播时说卖的是天然A货翡翠,还有鉴定证书,结果收到的却是经过酸洗和注胶染色的假货。”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相关的利益链和产业链令人深思。

对于消费者来说,判断珠宝玉石的真伪主要依赖于专业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那么,这些证书是如何获得的呢?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上通常会有CMA、CAL、CNAS三种标志。据了解,国内能够出具珠宝鉴定证书的机构主要分为以下三类:首先是生产厂家自行设立的鉴定机构;其次是大学、研究机构、协会等具备检测能力的中心;最后是经过相关部门授权的检测中心,包括国家级、各省级和地市级的检测机构。

作为消费者,如何识别真伪的鉴定证书呢?重庆市消委会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消费者应登录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点击“资质认定机构”栏目,查询该鉴定机构是否存在;其次,进入该鉴定机构的官方网站,核实证书的真实性;最后,仔细观察证书的关键信息是否完整,例如是否有CMA标识和防伪标志、印章是否清晰完整、机构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是否齐备,以及检验人员签名是否清晰可辨。消费者需特别注意的是,手工填写的鉴定证书往往缺乏参考价值。

假冒珠宝鉴定证书,是市面上一直存在的问题。不法商家为了诱导消费者高价购买,频繁利用低成本的假证书来背书。他们可以假冒证书本身,也可能把低劣商品冒充高品质货物。

案例层出不穷。湖南株洲法院曝光了一起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一位张阿姨在直播间购买了两件翡翠手镯(A货),并附上了两份珠宝玉石鉴定证书,鉴定结果均显示为翡翠(A货)。然而,当收到手镯后,张阿姨发现做工粗糙,重新委托鉴定后发现这两件手镯实际上是经过“处理”的翡翠。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许多不法商家经常利用假鉴定证书将劣质商品冒充高品质货物,这已成为他们的惯用伎俩。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珠宝玉石鉴定机构,有些都是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他们扰乱了市场秩序,更严重地欺骗和误导了消费者。

还有些机构甚至未经检测就随意出具鉴定证书,实质上是在兜售证书。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官网显示,北京中质诚誉珠宝鉴定有限公司就在未经检验检测的情况下,向委托人提供了11张珠宝玉石鉴定证书。这些证书上的样品图片和总重量等参数均由委托人通过微信提供,而这位出具证书的当事人在未经检测的情况下,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出具了符合标准并盖有CMA标志的鉴定证书。

这种假冒伪劣行为已经形成了一个隐秘的产业链。在过去,市场监管部门曾在许多大型珠宝市场查获个别机构对黄金、白银和珠宝玉石进行非法质量检测或认证,并提供虚假的鉴定证书或报告。

在一家检测机构的现场,大量涉嫌虚假的质量检测和认证标志被查获。这些包括已经完成的鉴定证书超过1.2万张,还有10.8万张空白或未完工的半成品。在这些检测机构中,当事人制作的鉴定证书上除了合法的CMA认证标志外,其他三个认证标志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明文件,而且鉴定者和审核者也没有出现在检测机构的现场,他们的签名也被怀疑是伪造的。

有人透露,鉴定证书造假的成本主要在二维码上,“证书实际上就是一张纸,现在的鉴定证书都带有鉴定机构专属的二维码,可以直接查询真伪,造假成本最高就是伪造二维码。”

事实上,制作假鉴定证书的成本非常低。根据监管部门在查处过程中的调查,制作虚假鉴定证书的成本每张只需几块钱,而合法有效的专业鉴定证书根据鉴定对象的大小和鉴定要求,收费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造假证书的盛行背后是暴利的驱动。

在市场上,这些假证书流入各个旅游景点和一些大型超市珠宝专柜。造假证书的发货渠道主要集中在旅游热点城市和部分旅游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假冒珠宝鉴定证书的问题不可小觑。它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对整个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加强对鉴定机构的监管,提高消费者的意识和辨识能力,才能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

直播间以假乱真的“轰炸式”套路非常多。

淘宝直播、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的直播间竞争非常激烈,他们用各种宣传语来吸引消费者,如“纯黄金手镯全场秒杀”、“大放漏”等。直播间里闪耀的钻石和金色的贵金属饰品令人眼花缭乱。

然而,这种钻石和黄金饰品直播销售的火爆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许多消费者对商品质量和商家售后服务表示不满,他们发现自己花了一万多元买的金镯子只有12克,而主播和商品详情都没有明确说明克数。一些直播间直接以9.9元、69元、99元买999足金,以及39.9元、49.9元买真钻等方式吸引消费者,此外还附带所谓的“权威”证书作为“身份”证明。商家的商品橱窗里也随处可见几十元的“足金项链”。

这些价格低廉的“足金”和“真钻”饰品销量奇高,许多店铺的销售额超过万,甚至有店铺销售额超过十万。主播们通常采用“轰炸式”营销手法,不停地重复商品是999足金、K金、南非真钻等,并强调自家是大品牌、支持线下专柜验货、支持专柜吊牌价假一赔三、只关心粉丝满意等,频繁要求粉丝点赞支持,并不断打字互动。

当观众们等得不耐烦时,他们会倒数“5、4……1”上架商品,但实际上上架的商品数量有限,因此并非所有人都能立即购买到。有些消费者被这种抬足了胃口的策略所吸引,冲动购买后却发现实物与主播宣传的不符,只得退货。一些消费者不仅损失了邮费,还感到疲惫不堪,甚至有些人最终无法成功退货,导致大批消费者望而却步。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满意的商品,获得良好的购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