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一的儿子啥都不攀比,我担心他想躺平,这让我焦虑不已。他会不会也因此而没有上进心啊?”夏妈妈一席话,引起一群家长对“攀比心理”的共鸣。

“别人买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我也要买。”

“别人有了一个游戏新皮肤,我也要有。”

孩子提出的这些要求,该不该满足?如何满足?无法满足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校沙龙 求解八个难题

家校沙龙 求解八个难题

10月27日,新川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名师工作室举办了一次“家庭教育沙龙”,探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青春期叛逆、分离焦虑、学习的专注度、攀比心理、与异性相处等话题。

新川外国语学校“名师工作室”家庭教育负责人刘利敏老师说,为了确保家校沙龙的交流质量,在国庆期间,老师们特地设计了26个问题,在家长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进行大数据分析,整理出家长们当下最需要学习的8个话题,确定为沙龙的主题。

刘利敏老师介绍沙龙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利敏老师介绍沙龙内容

老师们以家长的身份,参与到沙龙中来,以“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一起分享育儿的困扰和经验,话匣子关不上。

孩子攀比 拜父母所赐

孩子攀比 拜父母所赐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比较,好像没法避免,比奢侈品、比钱多钱少、比地位高低,导致社会性焦虑。

对于家长教育焦虑的原因,《中国青年报》曾做过调查,67%的受访者认为,是攀比心理重。

“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刘爸爸说,多数孩子会有这种心理。

其实这跟成人一样,面子思想。别人开了一辆奔驰,我们马上就去提一辆奔驰C级,好像更体面。这是攀比心、虚荣心作怪。

攀比心理沙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攀比心理沙龙

刘爸爸认为,孩子攀比,是大人攀比心导致的。

“孩子们那么小,他们耳濡目染,认为拥有更多的玩具、衣物或者电子产品,能在他的圈子里获得更多的尊重或认可,好像没有名牌,就进不了朋友圈子。”

不良的攀比,会形成错误的价值观。所以,关键还是家长要以身作则,比如避免消费过度,限制一些电子产品的购买数量。

刘爸爸说,“我就转移孩子对物质的注意力,转到阅读、锻炼身体上来,孩子变得越来越好,自信心也有了,当上了科代表。”

亏啥也不能亏孩子?跑偏了

亏啥也不能亏孩子?跑偏了

给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没有错。但亏啥也不能亏孩子,这样的提法或许跑偏了。

很多人都认为,我自己宁愿生活得差一点,但是孩子不能差,就算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一个最好的物质条件。

一位爸爸说,对孩子的要求,有的家长是通过奖励去满足,用成绩来换物质;有的是没有原则的支持。前者容易让孩子产生功利心,认为金钱可以搞定一切;后者容易让孩子自我中心,也会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觉得啥都有父母支持,自己不需要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会拒绝“超标的要求”

学会拒绝“超标的要求”

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这也是一部分家长的心态。宇妈妈说:“衣柜里面全是衣服,孩子还会要求买衣服;有了一个电子产品,还想要更好的产品。”

家长也要判断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可以适当满足,但当发现要求在逐步升级甚至超过标准了,就要礼貌委婉的拒绝,不能姑息迁就。

比如,有些孩子过一个生日,就要花费四五千块请同学吃饭,虽然家里有这个经济条件,但也不符合他的年龄。这会助长他的高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买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用的?什么价位才符合家庭情况?”夏妈妈是上班族,在决定让孩子到新川读书之前,她有点犹豫。因为新川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好,担心孩子因条件不如同学而自卑,去盲目攀比。

夏妈妈说,到了新川后,发现孩子挺好,没有攀比心,同学间也没有相互攀比的情况,校风比较纯。同学穿名牌,他不在意,穿得舒适就好;也不讲究吃好吃坏,随意就好。

“我带着孩子一起去销售产品、回收书籍,通过劳动换取收入,购买他想要的东西。”

孩子不攀比 妈妈反而担心

孩子不攀比 妈妈反而担心

夏妈妈也提到了自己的困扰:儿子不比吃不比穿,反而让她焦虑了。

“没有攀比的话,他可能就缺乏一些动力,会不会过于佛系,是不是自信心缺乏的一种自我封闭?我担心他在学习上对自己都没有要求,有点妥协。”

后来跟老师沟通后,发现孩子学习挺努力。夏妈妈觉得是自己过于担心了。

宇妈妈认为,适当的攀比,有时候也能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比如引导孩子更多的去关注学习,去比一比谁的身体强壮,谁做的公益更多。“学校组织了多次志愿者活动,让孩子更多地去帮助别人,正确认识物质和精神的不同意义。”

与异性相处沙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异性相处沙龙

新川外国语学校“名师工作室”家庭教育板块负责人刘利敏老师说,以上八个主题,都来自家长的切身经历和体会,所以大家才产生了那么多的共鸣,坦诚地沟通,相互学习,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寻找到家校共育的方法,助力孩子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