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一对上海知青夫妇在延边插队,不久发现怀孕了,67岁老阿妈主动提出,让夫妇俩搬进自己家里住,一住住了10年。10年后,夫妻二人要回城,向公社反映:“一定要带着阿妈走。”然而,老阿妈却舍不得走,不料,9岁儿子说:“奶奶不走,我也不走了!”

1969年,林小兰与姚祚塘响应号召,从上海到延边农村插队。他们在那里遇到了善良的67岁老人李阿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阿妈总是设法帮助他们。教他们做饭、养猪,还教他们说当地话,他们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是李阿妈的无私的爱和关怀帮助他们度过了艰难的知青生活。她的热心和善良深深地感动了林小兰和姚祚塘。

一年后,林小兰和姚祚塘得到了回城探亲的机会。在路上,他们俩人确认了恋爱关系,很快两人领证结婚了。
没多久,林小兰发现怀孕了,

她挺着肚子住在知青点很不方便。李阿妈主动提出让他们搬到她家里住,她可以帮忙照顾林小兰。在孩子出生前,李阿妈提前做了小孩子衣服,还准备了尿布,孕期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

孩子出生了,为了表示他们对这个延边阿民的感激之情,给孩子取名为延民。李阿妈对这个孩子疼爱有加,就像对待自己的孙子一样。为了让林小兰夫妻白天有精力工作,李阿妈晚上会带着延民睡觉。她的关爱让这个家庭充满了温暖和幸福。

为了给延民提供足够的营养,李阿妈想尽办法弄到糖票。当糖票不够时,李阿妈就亲手用高粱和麦芽糖做成饴糖和麦芽糖给延民吃。土方子做的成品虽然不精致,却是李阿妈对孩子满满的爱。

然而,没多久姚祚塘却突然患黄疸性肝炎,夫妻二人手足无措。在这个困难时刻,李阿妈更是急着上火。

后来,她千方百计打听来一张土方子,用桐树皮和鸡蛋一起煎服,再用磨成粉的荞麦皮在灶膛里用大火烧,熏蒸后再捂出汗来。在李阿妈照顾下,姚祚塘真的好了。

后来延民上学了地幼儿园,李阿妈每天负责接送,因为延民很乖,怕有人欺负他,李阿妈每天趴着窗户偷偷看着。

林小兰和姚祚塘很感激她,为了报答她的养育之恩,看见李阿妈房门和窗户都破损,姚祚塘空闲时一点点为她修补,墙也重新粉刷了一遍。

在林小兰和姚祚塘心里,李阿妈比亲生父亲还亲,李阿妈生日时,夫妻俩请来村里的老妈们一起给她过生日,当天李阿妈很激动,眼里滚着泪花。

1979年,林小兰和姚祚塘终于等到了返城的通知。但此时,他们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带着李阿妈一起回上海,还是让她留在这里?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决定带着李阿妈一起回上海。

两人到公社反映:回城时把李阿妈带上。公社不同意,因为户口问题,去了上海怕老人家生活不便。

夫妻两后来决定,先回家跟双方的父母商量,最后双方老人都表示愿意接纳李阿姑,让她在上海安享晚年。

最终,公社同意了让李阿妈跟着夫妻二人回上海生活。

可是,李阿妈却舍不得走,她不想拖累林小兰夫妻俩。夫妻二人劝了好久,这时,9岁延民说:“奶奶不起,我也不走了。”

李阿妈一听,赶紧搂着小孙子说:“奶奶去,跟延民一起去。”

在临走前,生产队想给李阿妈一个“五保户”待遇,但被她拒绝了。她不想给组织添麻烦,同时也有信心靠自己的力量生活。

回城路上,夫妻二人专程带着李阿妈去北京游玩。游览了长城,参观了纪念堂,之后才回上海,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小兰和姚祚塘对李阿妈照顾无微不至。夏天时,他们会帮她洗热水澡;冬天时,会提前为她准备好热水袋和暖被窝。

夫妻二人每次出门前都会跟李阿妈打招呼,让她不用担心。双方父母也会过来探望和陪伴她。

1979年5月,后来,李阿妈的事件报道出来,派出所核实后,特事特办,她的户口终于有了着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1年,李阿妈生病了。姚祚塘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仍然抽出时间陪伴她、照顾她。林小兰则叫自己的父亲带李阿妈去医院复检。

林小兰的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李阿妈,同病房的人得知他们的故事后都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阿妈年纪也越来越大。1999年,她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享年89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情感却能够跨越时间的鸿沟,传递出温暖和力量。李阿妈的善良与林小兰夫妇一家的双向奔赴,用真诚和关爱温暖了彼此的岁月。

正如古人所言:“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向林小兰夫妇一家的善举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