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上加男

上楼坐享湖景房,下楼出行皮划艇,男女比例 7:3,人均身高 180+,少林寺穿搭的白袜子体育生,即拍即出圈。

一摇一晃,让网友癫狂,一蹦一跳,让世界乱套,一左一右,让每一个进来的人脸红心跳。

沉淀,感谢教练,顶峰相见。

这里是武汉体育学院。

校友们最近都在庆祝母校 70 岁生日,整个校园都挂起了红色条幅,有站在领奖台最高一格看升国旗的心情,骄傲,愉悦,欣欣向荣。行政楼门口电子大屏上的字格外醒目:热烈欢迎校友回家。

●逃不过的命运是,无论跟谁介绍自己是武体的,对方第一反应都是:啊,你是学体育的?

在第 80 次说完自己的专业,仍得到“武体也有新闻?”的反馈后,我终于放弃了,改口说道:其实我是学自由搏击的。

没有人怀疑过。出门在外,身份是武体给的。

●武体有8大学科、26个本科专业,除了体育相关,还有新闻、计算机、心理学、医学、经管、英语、工程,以及播音、编导、表演、舞蹈等艺术专业,主打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不管你德智美劳要不要发展,体是必须要发展的。在武体,无论你是不是体育生,早上五、六点都必须起来跑操早读,而且每学期必修一门体育课。强硬的。

●当时因为去外地实习,我没上过一节乒乓球课,在家苦练一周后,企图期末考试蒙混过关,谁知道老教练一脸慈祥地看着我说:脸看着蛮生啊,叫么名字?

当场给我挂了科。

●严师出高徒,武体八大怪和四大名捕,学校里闻风丧胆的存在。据说有一年取消了补考,挂科只能重修,有人期末考试想顶风作案,看到监考老师是名捕之一,吓得当场收起了小抄,虽然没抄,但纸条还是被发现了,直接取消考试资格+劝退。

摄影师小路拍照时发出感慨:我快门速度 1/1250秒,都无法捕捉到他的动作。

●武体就俩教学楼,东教和西教,剩下的全是体育场馆,场馆总面积加起来有 13 个足球场那么大。

老师的办公室夹杂在各个室内体育馆的中间,龟壳体育馆、小球馆、体操馆、综合馆、重竞技馆、武术馆、游泳馆,找他们一趟要被正在训练的体育生们吸引目光 300 次。

●被吸引的除了我,还有八旬退休爹爹张仁鹏。他本来是工程师,旁听了一节王维民的网球课后,从此开启了长达10年的武体蹭课生涯。

●有一回晚上我去东教上厕所,总觉得背后凉飕飕的,才想起来人体标本陈列室在这层楼。据说每个标本都有背后的故事,体操桥的标本来自一位湖中溺亡的女生,还有各种打球、体操和举重的骷髅头,倒也算得上标本界的阳光健将。

武体推拿蛮有名,我选修抢到了这个课。老师上课的时候会上手示范:“我这一下值几万块钱咧。”教室里放的不是桌椅板凳,是推拿用的床,每次被捏困了,我就看一眼讲台上放着的骷髅头,直勾勾地盯着我,提神醒脑。

●感觉武体同学眼神都经过统一训练,看人总是直勾勾的,和猛兽狩猎似的,任你如何四目相对,对方都不会挪开目光。不知道是不是眼神杀也算比赛里的一种技巧。

第一次会害羞,第二次是推拉,第 N 次已经习惯成自然。

●在武体读了几年书,现在就算下楼看到穿三角裤迎面跑来的肌肉猛男,我也能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吃完手上的热干面。

●走着走着突然做个投篮姿势是普通男生,走着走着就是一个后空翻的才是武体男生。

●武体人手必备的除了“武体大衣”,还有跌打损伤神药舒活精,校医院的镇院之宝。这两个都是蛮拿得出的学校特产。

●之前有学生骨折,某大型三甲医院医生搞了俩小时还没搞定,武体校医院的医生闻讯赶去,40秒复位。

●武体人连搞自媒体都不同款,别人街上抓人拍照,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去街上抓人按摩。

180+体育生,是流量密码,也是我的日常生活。当一切变得唾手可得,白月光就也成了白米粒,哪里还发得出“这是体育生还是我的下半生”这种感慨。

●在武体,夜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大家精力跟用不完一样。艺术馆门口的草坪总有人唱歌、遛狗、跳绳和玩滑板,户外网球场、足球场和篮球场夜夜笙歌,大灯常亮,把整个体院照得像白天。路过地下一层的健身中心,肌肉猛男扎堆,看久了会蛋白质摄入过量。

●虽然健身房人满为患,但好在去图书馆从来不需要抢座。蓝色大棚般的自习室,让每一个武体学生沐浴在蓝光里茁壮成长。至今没搞懂这个棚子,蓝光难道更保护视力一些?

●跟大门相比,西门反而是来去最多的,常常觉得绿瓦朱窗的行政楼只是好看的门面,去的次数屈指可数,除了报到和毕业那两天。

●每次回武体,首选还是永洪串串东北特色烧烤,自从“后山”美食不复存在,天桥下的流动摊子更长更亮了。

●听到别人吐槽自家学校食堂,我都会想起奥星苑,它仍是我去过所有的大学里,最喜欢的一个食堂,家家不踩雷,价格还不贵。一块钱一个的大肉包,我天天吃不腻。关键人还不限时,随时去随时吃,武体学生不经饿。

●武体有东湖这件事,还是太低调了。以前去东湖边上那家 helens,路上都能看到“武汉体育学院”六个大字在湖面发着红光。

武大要走出校门才能看到的东湖,武体直接在校内承包了一片,那些去凌波门还要排队的,我们早起下个楼就行了。天气好的时候,走在临湖路上,看路尽头的东湖,蓝得像海。什么小镰仓,小济州岛,都不如大武体。

●白天,东湖边坐满了背书和恋爱的人。晚上,就只剩一群钓鱼佬。00 后现在是真的爱上了钓鱼,三五个小帅哥坐在湖边一言不发,看着发光的鱼饵,永远年轻,永远空军。

●他们不知道,早在 20 多年前,武体的湖边足球场周围种满了蔬菜,学生们下课都会到球场旁边的鱼塘捉鱼捉虾,用酒精灯煮火锅。

因学校紧靠东湖的先天优势,武体的几个水上项目都蛮牛。杭州亚运会上,竞技学院赛艇运动员王子凤刚获得了两块金牌。

●据说之前断电,几个学生太热了,直接从校内东湖划船出逃。看了下路线,可以划到汉街。

今年武体新建的研究生公寓,老规矩,还是湖景房,但比之前的老研院更靠近湖。整个公寓走地中海风,蓝白相间,宿舍里也是白白净净的,形似海上航行的轮船。

湖风阵阵,波光粼粼,抬头看日出日落,低头是各大球场。超大露台可晒背,可观赛,可以抽烟喝酒跳舞转圈,或者搬个椅子出来坐着大声读书和思考。

不敢想象再让我去读一次武体我会有多活泼开朗。

●记得开学第一天,学校领导讲话的时候说,他从来不担心武体的学生抑郁,只担心武体的学生把别人打抑郁。蛮多学生会 emo,是因为他们把坏情绪都积攒在心中,折磨自己,但是武体的人不会,他们不爽会直接上手。

领导没开玩笑。

●武体宿舍之所以二十四小时不断水不断电不断网,是因为多年前一场“武体圣战”,学生为了抗议断电,把宿舍能扔能砸的一切都抛到楼下,从烧水壶、板凳到电脑屏幕,应有尽有。运动系四合院的学生至今不敢走中间,怕冷不丁被东西砸到了。

●前几年还有不信邪的小偷来武体偷东西,下午刚收到校方提醒,晚上人就被捉了。先是被田径专业的三两步追上,后来整个武体的人都出动了,架着他绕操场游行,吓得小偷自己报了警。

别人学校进了贼可能会说“注意人身财产安全”,武体学校辅导员都说:“轻点。”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武体原本并不在武汉。

1953 年,中南体育学院在江西省南昌市正式开学上课,这是武体的前身,一股南昌拌粉味。

体院老照片。可以看出行政楼、排球馆等,至今保留了原建筑风貌。

●1955 年 8 月,中南体育学院从南昌搬迁至武汉,投奔热干面,选址卓刀泉。校区依山环水,优雅永不过时。

一年后,中南体育学院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武体青年归位,沉淀之路就此展开。

●1980 年,武汉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成立,冠军墙上的名字从这里写下第一笔。

首批招生有赛艇、皮划艇、摔跤、体操等项目。

每天凌晨四点,东湖边的马灯如繁星亮起,健儿们靠这一缕微光,在简陋的力量房和荡桨池,准时上训,破冰竞船。冬天的湖风像刀子一样尖锐,把青春的皮肉切割得线条分明。

●但竞技体育不谈辛苦,唯有靠成绩说话:1988年,张华杰在意大利世锦赛上,为我国夺得史上首枚女子赛艇金牌;张香花在汉城奥运会上,夺得赛艇1银1铜,开创了我国大学生首夺奥运奖牌先河。

马灯仍在湖边日复一日地迎接启明星。直到星光璀璨,填满整个冠军墙。

武体冠军墙

●截止目前,武体学子在世界三大体育赛事上共获得金牌160枚、银牌40枚、铜牌47枚,他们走出校园,站在世界之巅。

WHSU,珞瑜路 461 号,马家庄教练培训中心,武汉老公学院。这些都是你的别称。

但我还是更爱叫你武体。

毕业后我常把“武体精神”挂在嘴边,吃饭比别人多我说是武体精神,看爹爹婆婆扯皮我说是武体精神,跟同事打羽毛球我多扣了两个球也信口开河讲这是武体精神,去地大买珠宝路过篮球场我停下脚步说:“别慌,先看看男大打球。这是武体精神。”

我知道,武体真正的精神是永不服输。是打破偏见,打破历史,是不畏对手,与自己较劲,是不到最后,就不会放弃。公勇诚毅,学思辨行,武体精神 70 年,祝母校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