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九月十八这天,是年轻人喜欢的“万圣节”。在传统文化里,这天算不上是个好日子,因为它是个“穷日”,要记得“穷日3不做,聚财也聚福”,有啥说法?

如果说现今社会,人们内心里最恐惧的是什么,那“穷”字必定会在此名单之上。

上辈人怕穷,是因为曾经的艰难岁月让他们穷“怕了”。现今人们怕穷,一是生活压力大,二是不愿过捉襟见肘的苦日子。

而古代人怕穷则是因为,人穷就会低人一等、被人役使。所以古代人都很惧怕穷,也惧怕所有与穷沾边的事,比如“穷日”。

人们认为“穷日”象征财产和资源、人脉方面的匮乏,又代表财帛易散,富贵难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人们最怕的就是出生在穷日,所以民间流传有“男怕生穷日,困顿半辈子”的老话。现代人知识面宽,明白出生不能决定未来的道理,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还意识不到这些。

在那时,人们恐惧的穷日有四个,即春季的乙亥日,夏季的丁亥日,秋季的辛亥和冬季的癸亥日。

他们认为,就像春季乙木之人的财在土,春季木旺土就受制,那就是财运受制,财运肯定就不好;而亥是阴水,会助生木气,就像是跟木一起去压制财运,那就更难发达。

另外三个季节的亥日的情况也差不多是这样,所以人们相当在意这种日子,生怕自己与“穷”沾边,生怕自己陷入穷困。

在季节中的“四穷日”当中,有个穷日更是特殊的存在,它不只是季节中的穷日,又是干支的穷日,还是无“源”可开的真穷日,这个日子就是“癸亥”。

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搭配而成的“六十甲子”里,甲子是开端,癸亥是结束。所以癸亥既是季节里的穷日,也是“六甲穷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认为,这种日子做什么事都不顺,就像出兵打仗都不吉利,比如《后汉书》中就记有建武元年正月,邓禹和王匡交战,战事正酣时遇到癸亥日。

王匡认为癸亥是“六甲凶日”不宜出兵,就下令休整一日。从故事中就能看出,这个日子对古代人的影响有多大。

古代人认为癸亥是六甲末位、干支尽头,就像一年中的除夕夜一样,也是六十甲子中的晦气、穷气的集中地,人们会在除夕打扫、照晦、送穷,同样会担心六甲穷日的穷日沾身。

除此之外,癸亥这个组合属于“甲寅”旬,这一旬十个组合从甲寅开头到癸亥结束,地支子、丑为空支。而癸禄在子,旬空子丑,就代表天干癸没有临官之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它没有工作岗位。

干支俱尽、前行无路,晦气集中、又没有收入,填都没法填,所以癸亥这个组合可以算作是个“真穷日”。

九月十八这天,除了是穷日之外,还是个“重日”。这天是亥日,亥对应十月,是冬季寒水初长的时候,这时候的亥水很纯,属阴中之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籍《天宝历》中称,亥为阴极之位,是阴中之阴,坤辟在焉,故曰重日亥日本来就是重日,癸亥这个组合中癸属水、亥也属水,这天也是干支重复,是重上加重、复上又复。

“重日”的意思就是“重复”,如果谁在这天做了好事,会收到双倍的回报,做了坏事自然也会受到重复的反噬,当然这天的“穷”也会被重复。

这还没完,秋季的癸亥日还是五虚日。因为春和秋相对,也就是木和金相对,秋季属金,金强木绝,所以合成木的亥、卯、未在秋季就是五虚日。

古籍中称:五虚者,乃四时逢绝之辰,物绝而损朽。意思是秋季金气强,草木便枯萎、凋敝,毫无生机。这种日子下雨都不长东西,财出便难收回来。

九月十八这天正好是西方的“万圣节”,无论过不过这样一个节,都要记得穷日不开仓、不散财;重日不婚嫁,控制负面情绪;虚日不放债、不出财等,自己的节好好过,别人的节日子不好,不过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