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似乎世界上的天灾忽然多了起来。无论是台风,地震,还是山火,洪水,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如今的灾难似乎已经不限于特定地区,或是特殊气候的基础条件了,往往从未出现过某种天灾的地区,也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

所谓天灾特定地区,比如处于地震带上的日本,其发生地震的概率也会更大。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某些自然灾害也成为了一些国家的“专属待遇”,如龙卷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灾害似乎只青睐美国,这又是为什么呢?

美国之殇

相信任何一个美国,都对龙卷风并不陌生,即使不是居住在美国沿海地区的居民,也会不时在新闻中看到巨大的气流盘旋在半空,卷走汽车和房屋的景象。

而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一多,大概美国人自己也已经麻木了。无奈的是,尽管美国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在无情的天灾面前,人类却显得无计可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年4月,美国民众在新闻中收到了天气部门的强对流气候预警,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在这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可能会有一场强烈的风暴席卷美国南方的多个地区。

可惜的是,这场灾难并没有引起大部分人的重视,此时的人们仍然如往常一样生活着,唯有少数人由于担心暂时离开了居住地,大部分人只是略微加固了一下自己的房子。

没想到风暴来的这样快,27日晚第一批龙卷风开始在海岸附近形成,后续继续向东部移动并一路席卷了多个城市,在最高峰的时期美国境内的龙卷风数量一度达到了160多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的天灾持续了三天左右,据官方统计在这次的风暴中失去生命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三百,其中受灾最严重的亚拉巴马州就死亡超过二百五十人。

令人遗憾的是,当地人回忆起这场灾难的时候,大多是以“我知道有龙卷风,但却因为每年都会遇到风暴,所以并没有太在意”开头,更加为整件事增加了悲剧色彩。

在龙卷风来临之前,通常会先出现停电断网等先兆,接下来可能将会面对犹如利刃般的风暴来袭,由于龙卷风过于剧烈很可能下一秒整个房子就被拆碎或吸到空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多有经验的人,则会在接到预警后,第一时间携带足够的食物和水,包括照明设备和无线电等通讯工具,躲进事先准备好的地下室等空间内。

在苦等灾难过去的时间里,电台广播也就成了他们获取资讯的手段。直到电台里传来风暴已经过境的提醒,他们才会走出地下,收拾被龙卷风搞得满地狼藉的家。

这次的龙卷风除了造成众多人员伤亡,还给当地的经济予以巨大打击,无数住宅和车辆被摧毁,许多工厂和港口被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美国政府第一时间拨款百亿帮助重建,但对于饱受伤痛的人们来说,仍然显得杯水车薪。同样的龙卷风现象却很少在其他国家频繁出现,这又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是美国

其实说龙卷风只青睐美国是不准确的,理论上来讲只要是位于副热带到温带,且沿海的地区都有发生龙卷风的可能。如我国的江浙沪和福建,广东地区也曾出现过类似灾害。

我国境内最为严重的一次龙卷风,出现在广东省境内。虽然其持续时间仅短短的一分钟,可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还是造成了数人死亡,十几人受伤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历史上少见的,我国境内的龙卷风强度,达到了美国本土龙卷风强度平均水平的经历,频繁且高强度的龙卷风对美国造成的伤害由此可见一斑。

所谓龙卷风是一种范围直径约在数十米到数千米之间,可以在数秒到几分钟的时间内就成型,并在形成后通常带有剧烈的对流天气,如狂风,冰雹,骤雨等特征的灾害。

短时间内龙卷风的速度就可以达到百米每秒,大概相当于目前历史中出现过的台风风速的数倍。造成如此高的风速的主要原因,是积雨云下垂漏斗状涡旋高速旋转导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龙卷风成型后以及移动过程中,通常会发出巨大的声音,有人形容好似远远袭来的一条巨大的恶龙,许多人也因为这个特征才得以及时逃离,从天灾中捡到一条命。

龙卷风的另一大特点,是它具有巨大的吸力。由于气压旋转产生巨大的吸力,任何进入到龙卷风范围内的物体,无论是高大的树木,还是钢筋水泥的建筑都无法避免被连根拔起。

至于龙卷风形成的原因,目前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大部分科学家认为,龙卷风的形成可能与万米高空上,存在的强西风急流带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风急流带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了风速极快的垂直切变,这种变化因为同平面上的气流差异,形成了一种扭转的形态,并把雨云拉扯成了柱状的漏斗型气流旋涡。

这种形成于大气层的特殊天气构造,层层顺延下作用到地面就形成了龙卷风。有趣的是在地面上是龙卷风,而到了海上就变成了水龙卷,如果地面上是沙漠那就是沙龙卷。

至于为什么龙卷风“钟爱”美利坚呢?这块大陆横桓于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之间,且北临加拿大的五大湖泊,南又比邻加勒比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湿的环境带来了丰沛的水汽,加上美国地处温热带,又受到西风带环流的影响,导致了自身的气象特征变化剧烈,很容易形成空气中的巨大浮力。

不要小看这种浮力,很可能它正是在强对流天气下,为龙卷风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的必要条件之一。加上美国内陆的平原地形,也导致了龙卷风一旦出现则势不可挡的结果。

即使强如美国这样的国家,目前仍然对于频发的龙卷风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不过为了保障公民的生命安全,肆虐的龙卷风也催生了美国独特的龙卷风预警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卷风预警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样,美国天气监控部门对于这种灾害的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因为龙卷风的形成通常只有很短的时间,对于环境的破坏持续的时间同样迅速。

所以在及时预警的基础上,依靠科学检测和经验分析,提早发出警告将是必然的做法。而且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也不排除用最坏结果来衡量严重性的可能发生。

2015年夏天,我国一艘从南京驶往重庆的游轮,在长江水域遇难,船上的乘客400余人中,仅有12人获救。经过调查这艘游轮的沉默原因,很可能就是遇见了龙卷风等恶劣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搞清楚事故发生的前因后果,调查人员通过对当天的天气预报和船只留下的残骸比对,推测得出了一个令人惋惜的结论——这次的事故并不能算是一次偶然。

据说当天在启航之前,湖北气象局已经报道了事故区域的天气,并明确给出了暴雨黄色预警的警告。然而或许是认为暴雨并算不上危险,所以这艘轮船还是选择了出航。

很明显在遇到意外的时候,除了暴雨和狂风以外,还有持续时间虽然不长,但破坏力却致命的龙卷风,这才造成了巨大船体的倾覆,以及几乎全体成员的遇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的事故是令人惋惜的,同时也让人们对于我国的龙卷风预警提出了新的期许。虽然我国境内的龙卷风灾害有限,但在这个方面学习美国的预警机制同样必要。

目前我国对于风灾的预测,大多停留在风速和风力等基础阶段,且缺乏精确的灾害分级标准和后续发展变化的预测经验,相对的检测手段和设备同样不足。

美国气象部门为了能够在龙卷风到达前的16分钟,发出挽救生命的报警,在本土安装了超150部气象雷达,并可以达到同时接收并处理40部以上雷达资料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小看这短短的16分钟,可能一个拥有数万人的城市恰巧挡在龙卷风行进的路途上。仅仅因为提前16分钟知道了危险即将到来,大部分的生命就可能被挽救。

其实对于气候预警方面的发展,我国并不需要局限于龙卷风预警,而是从整体上提高对于各种恶劣天气和灾害的检测,以降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结语

毫无疑问,目前的人类在自然面前只能采取“守势”。不过相信随着人类对于自然现象的深入研究,对于气候的了解也会逐渐加深,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可以不再躲避灾难,而是改造和更好地利用气候。

参考资料

1《美国为什么龙卷风多》

2《美国龙卷风之殇》

3《美国的“常客”——龙卷风》

4《如果能像美国一样预警龙卷风》

本文由“脑洞馆长”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