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是乡村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传承潮人优良家风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江东镇下水头村积极修缮和活化祠堂,并探索“祠堂+文化”模式,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赋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江东镇下水头村的潮文馆,潮州刺绣、金漆木雕、仕女瓷塑等潮文化元素随处可见。“观山”茶座中闲谈不断、茶香弥漫,“听香”戏台上弦乐阵阵、潮韵悠扬,“老乐迷”们以乐会友,此情此景,颇有曲水流觞的雅致意境。

村民 蔡锦平:以前的祠堂没有这么漂亮,后来对墙面进行了刷新,还添置了乐器、桌椅等设备,环境变好了,大家就愿意来参加文娱活动。总而言之,能让老人有个休闲地方,实现老有所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文馆,又名垂裕堂,前身是“啟锡公祠”,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百年栉风沐雨,祠堂早已年久失修、残破不堪,一度出现墙体倒塌的现象,“90后”青年方煜不忍祠堂就此黯淡,在下水头村党支部的引领下,他与村民、乡贤成功协商,投入约100万元资金将祠堂空间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打造一个以工夫茶为主导,涵盖潮剧、潮乐、潮绣、潮雕等17种非遗作品的公共文化空间,焕发老祠堂新活力。

潮文馆相关负责人 方煜:因为刚好我自己比较喜欢潮州文化,当时他们村里这个祠堂刚好在闲置、比较老旧,我就跟他们商量把它借给我,我个人出资修缮好,把它打造成一个可以分享潮汕非遗物件的场所。这个祠堂修缮后是完全免费开放的,周边的村民有空可以来参观喝茶,观赏我们这些潮州非遗作品,包括我们的工夫茶文化。

同样重焕新颜的还有距离潮文馆不远处的“蔡氏家庙”。依托家庙文化底蕴,下水头村乡村振兴促进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继在此成立,定期开展文明实践项目活动,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与此同时,该村还挖掘整理一批优秀家风家训进行展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和谐乡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 庄珍珠:现在祠堂修缮得很漂亮,大家有时间就过来唱潮剧、谈谈心,邻里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

下水头村村干部 蔡泽锐:通过以祠堂文化搭建新的载体,推动祠堂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机融合,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潮剧、潮乐、广场舞、篮球赛等文化文体活动,让文明实践更加接地气、聚人气。

时代在变迁,思想在进步。“祠堂+文化”的兴起,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复兴,更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全新探索。下水头村表示,将继续打造群众休闲娱乐聚集地与传统文化传播地,依托祠堂的凝聚力量,引领乡风大变样,助力乡村文化大振兴。

下水头村村干部 蔡泽锐:接下来,村“两委”将会继续深挖祠堂文化的潜力,围绕祠堂开展更多文化活动,让古老的祠堂焕发新生力、释放新动力。

原创文章,版权归潮安融媒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潮安区融 媒体中心

记 者:杨琪琪 吴炯

本期编辑:许小薇

执行编辑:王晓丹

编 审:刘俊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