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中小学生成为收割对象,“幸免人数”或将急剧下降。

近日,关乎“中小学生沉迷鼻息能量棒”的消息被广泛传播,这不免让人联想到此前的萝卜刀、魔烟爽等中小学生曾经的“爱用好物”。

这些“爱用好物”的使用,透露着危险信号。如此前火热的魔烟爽,相关监管部门指出,其产品或在诱导青少年吸烟,甚至在促使受众效仿吸毒。此次出现的鼻息能量棒,亦陷入如此争议。

值得思考的是,为何这些“危险产品”会不定时、不间断的出现在中小学的日常生活中,且在中小学生圈层传播开?该产品利害几何,又该如何规范呢?

01

中小学生“提神剂”成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学生们之间流行鼻息能量棒,这本身是款戒烟产品,现在商家换换口味卖给自制力还不强的小学生,很容易上瘾”。近日,社交平台上,一位家长质疑鼻吸能量棒的安全性。

随后,有网友亦反映,“有学生已经上瘾,离都离不开”。

据商家公开介绍,鼻息能量棒主要由薄荷脑、冰片、樟脑、植物精油等成分构成,主要作用是防困,产品纯净无毒。目前,此类产品大都在网上售卖。或是为吸引消费者,在产品包装上,还有类似茅台等包装,有的产品还加入多种烈酒成分,以达到丰富气味等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此类产品上,有不少商家特别标注“学生”“上课”“解乏防困”等字样,加上“无害”标签,吸引了不少中小学生,甚至出现家长为学生认真学习而为该产品买单的情况。

对此,专家指出,“鼻吸能量棒”中的冰片、樟脑和薄荷,过量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首先,对于这几种物质过敏是不建议使用的;其次,樟脑长期或大量吸入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肝脏损伤、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盲目地使用,很可能会损伤到鼻腔的黏膜,也会造成鼻子出血的现象。

如此来看,若学生成瘾式使用,该产品不仅提神效果适得其反,对自身身体健康都是巨大威胁。

02

中小学生被“精准收割”背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家打着健康的幌子、贴好标签、推出产品,自制力差、辨别能力差的青少年成为不法商家的“俎上鱼肉”。

但背后产业链为何能运行?产品与青少年的影响是否仅局限在当下身体健康状况呢?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央广网评曾发出质疑,要追问这种产品为何能够在学生中流行?首先要追问,这种产品来路正不正,有没有生产者名称、地址、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该产品直接与人的呼吸系统密切接触,是否符合食品药品安全标准?还要追问商家宣称的“纯净配方、安心使用”是否靠谱?有一个细节是,有些产品还加入了多种烈酒成分,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此外,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鼻吸能量棒”含酒量有多少,是否符合规定?此外,谁在大肆销售“鼻吸能量棒”?

事实上,除了一系列细节追问外。“鼻吸能量棒”插进鼻孔里,以及此前中小学校出现的一款名为魔烟爽的“白粉零食”,对于人格三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这些行为(鼻吸上瘾等)可能降低他们对毒品的防范心理,使他们更易落入涉毒陷阱。当下大火的萝卜刀亦是同理。

如此来看,相关商家、厂家无疑是在踩着法律红线赚取利益。但保护未成年人是社会共同的责任,涉及未成年人相关产品的生产,企业不仅应该考虑成分组合的安全性,更应从使用方式、社会影响等全方面考量,并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