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142)

国军中将兵团副司令--何文鼎

何文鼎(1903-1968),别字靖周,别号继周,陕西周至人。早年在陕军陆军混成旅军士养成所学习。曾任陕军第一师骑兵团见习官。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业后返回北方,在陕军高桂滋部任职,到1928年2月,高桂滋部番号由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改为第四十七军时,何文鼎已经是四十七军一O七师三团的团长。

1929年春,国民政府编遣会议后,驻扎山东的四十七军番号被撤销,高桂滋部缩编为第四十五师第一三三旅,不久后脱离第四十五师,改称独立第十旅,从军长变成了旅长,让高桂滋内心非常不爽,开始密谋反蒋。同年底,蒋介石为了拉拢高桂滋,命高桂滋部独立第十旅扩编为新编第十九师,何文鼎任第三旅第六团团长,可扩编依旧没有打消高桂滋反蒋的决心。

1930年中原大战前夕,高桂滋积极联络阎锡山冯玉祥,何文鼎察觉到高桂滋要反蒋,就逃往武汉向顾祝同报告,受到了蒋介石的赞许。

中原大战开始后,何文鼎被任命为蒋军第二师补充团团长,参加了中原大战。

1931年任第二师独立旅第一团团长,次年5月,第二师独立旅第一团等两个团拨归第八十师,该师由三个团扩充为两旅又一团,何文鼎任第二三八旅第四七五团团长,不久升任旅长。

1933年2月,由二三八旅长调为二三九旅旅长。9月,第八十师又改为三团制,旅级撤销,何文鼎担任了第八十师(师长陈琪)副师长。

1935年调任由福建地方部队改编的第五十二师(师长卢兴荣)副师长。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第五十二师参加淞沪会战,损失惨重,撤退到安徽后,番号被撤销,残部被并编到陈诚系的部队。何文鼎改派为西安警备司令。

同年11月,日寇占领太原,威胁陕西,西安遭到轰炸,何文鼎奉命组织陕西抗日义勇军,任司令。率部进入晋南芮城抗击日寇,并在河南灵宝协助国军主力担负运送伤员,修挖工事的任务。1939年调回陕西休整,部队改编为新编第二十六师,何文鼎任师长。后率部到宁夏固原执行封锁陕甘宁边区的任务。1940年,开赴内蒙伊克昭盟桃力民的中心地带,率部于五原县西山嘴重挫日军。1943年,以“在后套西山咀抗战有功”升任第六十七军中将军长兼新编二十六师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率第六十七军接收包头市及达拉特旗,同年10月奉命率部从达拉特旗上火车开赴北平,行至集宁以西卓资火车站,被解放军包围消灭,仅率侍从副官,警卫二十余人逃脱,当时何文鼎问下属还有多少人,回答说,比华容道多一个,可见其当时的惨状。此后该军番号被撤销,何文鼎被免职。同年底又被胡宗南委任为第十七军军长(原军长高桂滋),驻华阴县。不久整编为第二十九军第十七师,任师长。

1946年,为围堵中原突围的李先念部,率部翻越秦岭,经商县进入河南卢氏、灵宝一带。

1947年2月,按照胡宗南的统一部署,由灵宝经潼关、铜川抵达洛川,参加进犯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党中央撤离延安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打击下,先是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接着沙家店战役、清涧战役、瓦子街战役,消灭了胡宗南的机动部队十余万人,胡宗南不得不由攻转守。

何文鼎于1947年10月到1948年4月间,奉胡宗南命令驻守延安,兼任延安警备司令,到1948年,延安被解放军四面包围,给养都要靠空投。西府战役后,胡宗南被迫下令给何文鼎率部突围。何文鼎率整十七师在解放军一路追打下撤离延安,残部一直逃到白水县城。因撤退时部队争相逃命,途中损失了大量的人员装备而被撤职。

同年10月,出任秦岭中部守备区中将司令官,司令部设在自己的老家周至县,担负渭河各渡口的防守。

1949年5月,被解放军击溃后逃往宝鸡。同年7月被撤职,残部由新五军(军长徐经济,此新五军是临时拼凑的)收编。

10月,胡宗南重建第七兵团,委何文鼎为中将副司令官。驻防四川温江地区。同年12月25日与兵团司令裴昌会一同率部在四川德阳通电起义。

1950年1月成都解放,贺龙进入成都后召见了何文鼎,此后何文鼎曾电促逃到四川的黄埔一期同学新五军军长徐经济,希望他投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10月,因当年侵占延安的历史罪行,被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所关押,1961年12月特赦释放。1964年分配到西安市剪刀厂工作。1968年5月20日在西安逝世。1985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确认其为起义人员,撤销1961年特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