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时空 作者 石渠最近,新开展的中国考古博物馆引起大家关注。当初次看到“中国考古博物馆”这一命名时,不禁会发问:什么叫做“考古”博物馆?其它博物馆中的展品不也是从考古工作中获得吗?

“考古”特色何在?

在参观过程中可以发现,考古博物馆在陈列布置方面,的确是别出心裁。尽可能的增添观众与展览的交互性,在陈列的同时也尝试复原考古工作中的原生场景。这也正是“考古”博物馆的特色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进入中国考古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两面镶嵌着诸多器物,有着层层线条的墙壁。初看之下,似乎只是用以装饰的装饰墙。但倘若是参与实际的考古发掘工作,就不难感受到其中的巧妙思所在。事实上,这堵墙所模仿的正是田野考古发掘中所必须的地层剖面

其基本原理说来也非常简单。人们在一个地方长期活动,就会在原本的地面上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中夹杂着各类人们无意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考古学中就把这种土层称之为“文化层”。后来的人再在这一“文化层”上活动就又堆积起了新的“文化层”。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人活动,自然活动如风沙、淤泥等也会形成天然的堆积层,也即“间歇层”。“文化层”与“间歇层”层层叠压,就在地下形成了像这两面墙壁一样的堆积地层。如果没有经过扰乱,上层的年代就必然晚于下层的年代,这样就形成了一部没有文字的编年历史。考古学者即借此判断出了各种文物的相对早晚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续参观,会发现其中的一个展柜中陈列了不少陶片。不同于展览中其它精美的文物,这些破碎的陶片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的价值。但实际上,这才是考古发掘工作中出土数量最多的一类物品,同时也是学术研究中最为关注的一类对象。这些陶片在被发掘之后,还要经过清洗、登记以及尝试性的拼合,很多重要的文物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被发现。

可惜的是,极少有博物馆会对这一类物品进行展示,以至于有人将考古误认为是寻宝。而这一次中国考古博物馆展出了这些破碎的陶片,也让观众对考古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且,博物馆内还设置了互动环节,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机会让参观者亲手感受陶片的质地与触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不起眼的动物骨头对于研究古人的社会生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如今,随着科技手段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各类手段,从破碎的兽骨中获得其来源、种属、年龄、体型、甚至是皮毛颜色等信息。进而还可以推知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们是如何饲养动物?他们的食谱是怎样的?他们所采用的屠宰模式是怎样的?

不难发现,中国考古博物馆为了展示自己是“考古”博物馆的特色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的。在这里不仅看到文物,还可以看到考古人员用的工具,了解他们是如何工作的。如若能在参观之前提前做做功课,就可以感受到展厅布置中的巧思。

小器物背后的大历史

毋庸讳言,中国考古博物馆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夏商周陈列中来自殷墟的各类珍贵青铜器。但实际上,在一些不起眼的小器物背后也蕴含着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旧石器部分的细石叶。相信很多参观者都有这样一个疑问:这么细小的石头片能用来做什么呢?其实他并不像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可能是箭头。而是类似于手动剃须刀的刀片,要镶嵌在其它材质的手柄上进行使用。现在已经可以确定其可以用于狩猎、加工肉类、采集和收割植物、钻孔与刻槽等多种生产加工活动。

能把细小的石叶从石核上剥离下来,这也反映了古人石器加工技术的高超。同时,这一类石器在使用时也更加的经济。原本石器有损坏,修复起来会非常麻烦。但是细石叶就像是可供替换的刀片一样,只需要更换损坏的那一片或是几片就可以保持器物原本的整体功能。可以说,这确是人类技术史上的一次伟大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哀帝玉册,自汉至唐,册书是皇帝即位时保证传承正统性的重要仪具之一。唐哀帝所出的玉册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一件即位玉册。尽管已经残损,但残存部分确可在《唐大诏令集》中找对应的记载:(加黑部分为玉册残存的文字)

维天砧元年,岁次甲子,八月壬辰朔,十五日丙午,皇后若曰,高祖太宗,拨乱返正,奄有天下, 垂三百年重熙累圣, 莫不功光祖业克绍王图,予遭家不造, 变起宫奚, 虽号拗期,至于终夭,而负荷实先于立嗣,咨尔皇太子监国事,天资岐囊,神授英明,孝比东平之苍,学富陈留之植,恭谦守政,和顺称仁,友爱闻于弟兄,令誉播于区宇,比则隆元帅,深畅戎机,今乃位储宫,益归群望,是用爱循旧典, 上纂鸿基,既允集于夭人,当钦承于宗社,宜即皇帝位,于戏,万机不可以久旷,四海不可以乏君,膺绍宝图光践皇极,节俭以励戎夏,文德以取干戈,无怠无荒,克慈克弟,永保厥躬, 用扬祖宗之王绩休命,可不敬哉。

由此,便为研究唐代皇帝即位礼仪提供了极宝贵的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是 1989 年社科院考古所汉魏洛阳城考古队在北魏洛阳城内发现的一件釉陶盏。这件釉陶盏在器型上虽是中国传统中常见的样式,但在装饰风格上却是与产自萨珊波斯(3-7 世纪,位于现今的伊朗及其周边地区)的突面纹玻璃器极为相似。

早在《魏书》中便记载有:“波斯国……土地平正,出金银、鍮石、珊瑚、琥珀、车渠、马脑,多大真珠、颇梨、瑠璃、水精……”。其中颇梨、瑠璃、水精就是玻璃的别称。可见在当时,中国的工匠们就已经学会了从异域产品中汲取营养,从而实现了艺术装饰形式上的创新。而这,正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生动写照。

以上,只是选取了几件可能不太被大家关注到的器物,考古博物馆汇集了很多考古遗址的重要发现,有很多难得的珍品,还期待你继续探索。

观展攻略

中国考古博物馆(中国历史文化展示中心)是中国历史研究院下设的国家级专业考古博物馆。周三至周日对社会公众开放。周二对历史、考古、文博及相关单位团体开放。

实名制(分时段)预约参观。个人观众可提前 3 天通过中国历史研究网(http://hrczh.cass.cn/)、中国考古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预约。

交通方式:

1. 地铁:8 号线、15 号线 奥林匹克公园站D出口

2. 公交:82 路、419 路、538 路北辰东路站

自驾车停车: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 2 号门地下停车场

团队车辆停车: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P 4 停车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 1 号院 1 号楼(南门)

参考文献:

1.张之恒 主编:《中国考古通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曾晨茹、仪明洁、高星:《细石叶功能研究的现状与思考》,《人类学学报》2023年第4期。

3.王碧杨:《浅论唐代的玉册》,《文物天地》2019年第10期。

4.[宋]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卷第一《帝王·即位册文·哀帝即位册》,北京:中华书局。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北魏洛阳城内出土的瓷器与釉陶器》,《考古》1991年第12期。

6.[北齐]魏收:《魏书》卷一百二《列传第九十 西域》,北京:中华书局。

图片 | 石渠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子彤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文博时空】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