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这个国家,作为东亚地区的发达国家,其在一些领域上面有着一定的领先地位。一提及韩国,就不得不提到韩国泡菜。在韩国人自己看来,韩国泡菜“宇宙第一”,不过据曾经品尝过的人描述,其味道对于国人而言还是比较难以接受的。

不过有意思的是,韩国的泡菜产业现在却面临着“致命打击”,随着其重要原材料——白菜的价格不断上涨,泡菜的制作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韩国泡菜的价格也随之上升。那么为何韩国身为发达国家却吃不起白菜,天价白菜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韩国人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因为从年初以来,韩国国内的农产品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波动。

尤其是白菜价格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上涨,根据韩国媒体的相关报道,白菜价格每斤价格一度超过20元,也就是说平均一颗三到四斤重的白菜,价格甚至能有六十到八十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价位相比于中国国内而言,大概是二十倍到四十倍左右。

虽然现在来看,受益于疫情常态化物流的管控,来自中国等地的农产品已经初步回归韩国市场,其蔬菜价格也随之降低。

白菜如今已经不复当年的天价,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韩国2020年“白菜危机”的产生呢?这就要好好讲一下了。

造成韩国白菜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点,第一是韩国自身农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较为严重,第二则是疫情影响导致外部市场农产品运输困难。

可以说是这两点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韩国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

韩国这个国家,地理位置本身就一般,其位于朝鲜半岛南部。

这一地区多山脉,气候寒冷。本身物产就不是十分丰富,因此朝鲜半岛地区的原住民,一直都是游猎为生,直到汉朝时候在此设郡,才逐步向农耕文明转变。

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因为气候,地形的影响,朝鲜地区可以种植的作物并不多。

但是越冬需要蔬菜因此储藏白菜并将其制作成为泡菜就成为了韩国人的不二之选

相比于中原地区的泡菜而言,韩国泡菜制作更加注重辛辣,这一点也是基于御寒的需求。

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半岛陷入分裂当中。朝鲜与韩国至今仍“剑拔弩张”,再加上韩国自身野心颇大,一直以“世界强国”自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粮食自给,就成为了韩国政府一直以来不变的议题。

但是从客观条件来看,韩国人多地少,小小的国土拥挤着超过5200万的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超过500人。

想要靠着狭小的耕地来实现自己农业的发展和自给,对于韩国而言本来就十分困难。

随之诞生的是韩国严重的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其向国外产品征收大量关税,以此来实现对于国内农户的保护,避免其破产。

但是因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其农产品价格明显高于中国。

某种意义上来看,韩国政府征收的关税,最终成本都转嫁到了韩国民众身上。

这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韩国人收入很高,但是日常支出也很高

不过本来这一情况尚属于合理范围内,因为政府虽然收税但是也要让老百姓生存嘛。所以大家日子整体来看还算是可以。

但是疫情的到来,彻底改变了韩国国内农产品进口市场的格局。

原本来看,韩国白菜进口多来自山东地区,朝鲜半岛与中国山东隔海相望,双方离得不远,再加上山东本身就是农产品生产大省之一,因此山东白菜基本上可以说是韩国市场当中的“主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疫情的出现,导致中韩之间经贸受到了极大程度的冲击。双方之间物流通关手续在短时间内变得更加复杂。

同时天公不作美,2020年夏季,韩国农业受到梅雨季以及多次台风的双重影响,国内农作生产出现问题。外面的产品进不来,里面的产品生产不了。双重打击之下,韩国农作物价格的上扬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可以说韩国人在2020年遭遇“白菜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天气,疫情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作用。某种意义上来看,韩国民众是在为韩国政府的决策“买单”。

其实将韩国的历史向前看几十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其实国内主要就是依靠于农业。当时半岛的工业设施都位于朝鲜境内,而此时的韩国可谓是一穷二白。而这个时候,韩国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那就是工业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小国的代表之一,在美国的支持下,韩国很快就建立健全了自身的工业体系并且开始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投入。而此时韩国经济也因此快速增长,这一历史时期被称之为“汉江奇迹”。同时其也被称之为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一时之间可谓是风头无两。

但是工业化需要生产资料,需要厂房,需要土地。因此韩国原本就不太富裕的农田被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挤占,建设起了高楼大厦,建设起了冒着浓烟的厂房。

这时候几乎所有韩国人都在为此欢呼雀跃,但是韩国农业却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当中。

韩国工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随之而伴随着农业的衰落。现如今的韩国,一个首尔都市圈,囊括了全国超过五成的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从事的大多是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至于曾经的立国之本农业,似乎已经从韩国消失了。

1972年,韩国农民陷入了最为严峻的寒冬。平均收入仅为城镇人口的三分之二,贫富差距拉大。从业人口年龄开始高于40岁,老龄化加重。同时农业占GDP比重不超过百分之三,陷入了最为严峻的境地当中。

如果再不改变,韩国将会“去农业化”。

因此韩国政府多次修改相关土地法律,同时积极鼓励进行填海运动,试图对耕地进行扩充。

最终一系列的举措,再加上种子,农业以及化肥产业的发展,为韩国农业留下了最后一丝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此时韩国人均耕地已经不足0.04公顷。除了主粮能够勉强实现部分自给之外,其他农作物大多依赖于进口。

韩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过于彻底,过于激进,最终导致了其农业的消亡。这背后离不开两个国家的怂恿,一个是岛国日本,另一个则是韩国的金主爸爸美国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就一直鼓励韩国进行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

短几十年时间将一个农业国实现了工业体系与技术的累积,而随后,广场协定之后,日本产品竞争力下降,需要将国内的低端工业迁出,韩国就成了“接盘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过程当中,韩国工业化其实呈现出“过速增长”的态势,人口结构开始失衡。农业人口数量急剧减少,毕竟当农民没钱挣还受累,不如进厂打工来的舒坦。

最终这种失去规划的工业化,反而险些害死了韩国农业,如果不是靠着韩国政府的高额关税和补贴撑着,如果与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进行竞争,韩国农业早就连渣都不剩了。

反观现在的韩国这个国家,其实一直都处于一种畸形的境地当中。

这种畸形其实不仅体现在农业问题上,而是一种政治,军事,文化与经济甚至和社会相互交融的问题。很难去简单地进行描述。

韩国财阀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公开的秘密”。

如果说大部分国家说了算的是政府,那么在韩国说了算的却是美国政府和财阀,然后才轮得到韩国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财阀掌握了韩国大量的社会财富,就业资源,其甚至于可以说影响政治,甚至于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是因为政府财政他们说了算,虽然近些年韩国政府已经逐步在尝试摆脱财阀影响,但是显然收效甚微道阻且长。

而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的重要胜负手,韩国这个国家在军事层面上与美军高度捆绑。

这背后主要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所导致的,但是美国对于韩国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从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就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实,韩国在上世纪曾经实现了经济上的奇迹。但是历史文化的匮乏使得韩国人既自大又自卑,自大于经济的发展,自卑于小国寡民的现实。

韩国人需要通过自大,来掩饰自己的自卑,这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悲哀。

而正如同韩国这个国家一样,其说了算的并非人民,而是少数的上层既得利益者——财阀,以及隔海相望的美国。

写到这里我们不由得提问,现在的韩国还能算是韩国人民的韩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激的经济发展模式,畸形的政治体系,韩国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

作为一个拥有着超过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填饱肚子的问题。但是显然在处理这一问题的方式上,中国政府要比韩国政府更加高明,投入也更大,付出也更多。

因为韩国有中国山东的农产品作为退路,而中国想要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只能是靠自己,靠不了别人。

同韩国政府“亡羊补牢”式的农业保护主义不同,中国农业发展从一开始就定下来了将其作为立国之本,把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放在了第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制度,技术,市场和投入四个方面,中国一直都对此十分重视。这一点是不同的国情所导致的,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特色。

国内现在的农作物产量是没问题的,人均粮食产量也明显高于世界水平。无论是主粮作物,还是蔬菜水果,国内生产基本上都能实现自给自足。

这一点得益于一代又一代中国农业生产者的付出与努力。

中国农业不能走进口替代的道路,需要的是自给自足。

虽然目前来看,我国部分农产品有一部分进口自其他国家,但是其主要采取配额进口,目的是起到优化粮食结构的作用,而并非替代本土粮食,这一点与韩国存在有本质差别。

而韩国农业发展对于我们而言,最大的启示就是要保护好18亿亩——“耕地红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禁私自更改耕地使用性质,这一点对于保护我国粮食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自从2018年以来,全国处理耕地违法案件超过29万件,从中央到地方均保持着高度重视。

除了耕地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农民增收,这一点也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

首先,韩国粗暴地进行农业补贴,这种行为无异于授人以鱼,显然是不适合的。而我们想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主要还是得围绕农业深加工产业进行布局。

将传统农业生产的农作物进行二次加工,提升其附加值,最终实现授人以渔,以产业方式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积极鼓励农民从事农业外其他产业工作进行增收,不应当将目光仅局限于农业生产本身,需要发掘更多潜力。

同时,农业生产也需要技术支持,包括育种,化肥产业,农业机械化以及智慧农业。如今中国大量的科研人员正在为此而努力,而这也正是我们能够保障粮食安全的底气所在。

对于国家而言,农业发展是一盘大棋,并非简单的贸易保护就能够解决的。而且破坏永远比建设要更加容易,现如今的中国已经迈入了智能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时刻,但是我们仍不能忘本。

如果失去了农业这个基本盘,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而韩国“天价白菜”事件,无疑是一个警钟。身为发达国家,却吃不起白菜?2020年韩国天价白菜后隐藏着什么?身为发达国家,却吃不起白菜?韩国天价白菜后隐藏着什么?01 白菜价格的飙升02 韩国农业的衰落03 韩国国家的畸形04 韩国农业衰落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这个国家,作为东亚地区的发达国家,其在一些领域上面有着一定的领先地位。一提及韩国,就不得不提到韩国泡菜。在韩国人自己看来,韩国泡菜“宇宙第一”,不过据曾经品尝过的人描述,其味道对于国人而言还是比较难以接受的。

不过有意思的是,韩国的泡菜产业现在却面临着“致命打击”,随着其重要原材料——白菜的价格不断上涨,泡菜的制作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韩国泡菜的价格也随之上升。那么为何韩国身为发达国家却吃不起白菜,天价白菜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韩国人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因为从年初以来,韩国国内的农产品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波动。

尤其是白菜价格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上涨,根据韩国媒体的相关报道,白菜价格每斤价格一度超过20元,也就是说平均一颗三到四斤重的白菜,价格甚至能有六十到八十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价位相比于中国国内而言,大概是二十倍到四十倍左右。

虽然现在来看,受益于疫情常态化物流的管控,来自中国等地的农产品已经初步回归韩国市场,其蔬菜价格也随之降低。

白菜如今已经不复当年的天价,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韩国2020年“白菜危机”的产生呢?这就要好好讲一下了。

造成韩国白菜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点,第一是韩国自身农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较为严重,第二则是疫情影响导致外部市场农产品运输困难。

可以说是这两点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韩国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

韩国这个国家,地理位置本身就一般,其位于朝鲜半岛南部。

这一地区多山脉,气候寒冷。本身物产就不是十分丰富,因此朝鲜半岛地区的原住民,一直都是游猎为生,直到汉朝时候在此设郡,才逐步向农耕文明转变。

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因为气候,地形的影响,朝鲜地区可以种植的作物并不多。

但是越冬需要蔬菜,因此储藏白菜并将其制作成为泡菜就成为了韩国人的不二之选

相比于中原地区的泡菜而言,韩国泡菜制作更加注重辛辣,这一点也是基于御寒的需求。

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半岛陷入分裂当中。朝鲜与韩国至今仍“剑拔弩张”,再加上韩国自身野心颇大,一直以“世界强国”自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粮食自给,就成为了韩国政府一直以来不变的议题。

但是从客观条件来看,韩国人多地少,小小的国土拥挤着超过5200万的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超过500人。

想要靠着狭小的耕地来实现自己农业的发展和自给,对于韩国而言本来就十分困难。

随之诞生的是韩国严重的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其向国外产品征收大量关税,以此来实现对于国内农户的保护,避免其破产。

但是因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其农产品价格明显高于中国。

某种意义上来看,韩国政府征收的关税,最终成本都转嫁到了韩国民众身上。

这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韩国人收入很高,但是日常支出也很高

不过本来这一情况尚属于合理范围内,因为政府虽然收税但是也要让老百姓生存嘛。所以大家日子整体来看还算是可以。

但是疫情的到来,彻底改变了韩国国内农产品进口市场的格局。

原本来看,韩国白菜进口多来自山东地区,朝鲜半岛与中国山东隔海相望,双方离得不远,再加上山东本身就是农产品生产大省之一,因此山东白菜基本上可以说是韩国市场当中的“主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疫情的出现,导致中韩之间经贸受到了极大程度的冲击。双方之间物流通关手续在短时间内变得更加复杂。

同时天公不作美,2020年夏季,韩国农业受到梅雨季以及多次台风的双重影响,国内农作生产出现问题。外面的产品进不来,里面的产品生产不了。双重打击之下,韩国农作物价格的上扬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可以说韩国人在2020年遭遇“白菜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天气,疫情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作用。某种意义上来看,韩国民众是在为韩国政府的决策“买单”。

其实将韩国的历史向前看几十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其实国内主要就是依靠于农业。当时半岛的工业设施都位于朝鲜境内,而此时的韩国可谓是一穷二白。而这个时候,韩国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那就是工业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小国的代表之一,在美国的支持下,韩国很快就建立健全了自身的工业体系并且开始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投入。而此时韩国经济也因此快速增长,这一历史时期被称之为“汉江奇迹”。同时其也被称之为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一时之间可谓是风头无两。

但是工业化需要生产资料,需要厂房,需要土地。因此韩国原本就不太富裕的农田被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挤占,建设起了高楼大厦,建设起了冒着浓烟的厂房。

这时候几乎所有韩国人都在为此欢呼雀跃,但是韩国农业却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当中。

韩国工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随之而伴随着农业的衰落。现如今的韩国,一个首尔都市圈,囊括了全国超过五成的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从事的大多是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至于曾经的立国之本农业,似乎已经从韩国消失了。

1972年,韩国农民陷入了最为严峻的寒冬。平均收入仅为城镇人口的三分之二,贫富差距拉大。从业人口年龄开始高于40岁,老龄化加重。同时农业占GDP比重不超过百分之三,陷入了最为严峻的境地当中。

如果再不改变,韩国将会“去农业化”。

因此韩国政府多次修改相关土地法律,同时积极鼓励进行填海运动,试图对耕地进行扩充。

最终一系列的举措,再加上种子,农业以及化肥产业的发展,为韩国农业留下了最后一丝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此时韩国人均耕地已经不足0.04公顷。除了主粮能够勉强实现部分自给之外,其他农作物大多依赖于进口。

韩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过于彻底,过于激进,最终导致了其农业的消亡。这背后离不开两个国家的怂恿,一个是岛国日本,另一个则是韩国的金主爸爸美国。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就一直鼓励韩国进行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

短几十年时间将一个农业国实现了工业体系与技术的累积,而随后,广场协定之后,日本产品竞争力下降,需要将国内的低端工业迁出,韩国就成了“接盘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过程当中,韩国工业化其实呈现出“过速增长”的态势,人口结构开始失衡。农业人口数量急剧减少,毕竟当农民没钱挣还受累,不如进厂打工来的舒坦。

最终这种失去规划的工业化,反而险些害死了韩国农业,如果不是靠着韩国政府的高额关税和补贴撑着,如果与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进行竞争,韩国农业早就连渣都不剩了。

反观现在的韩国这个国家,其实一直都处于一种畸形的境地当中。

这种畸形其实不仅体现在农业问题上,而是一种政治,军事,文化与经济甚至和社会相互交融的问题。很难去简单地进行描述。

韩国财阀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公开的秘密”。

如果说大部分国家说了算的是政府,那么在韩国说了算的却是美国政府和财阀,然后才轮得到韩国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财阀掌握了韩国大量的社会财富,就业资源,其甚至于可以说影响政治,甚至于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是因为政府财政他们说了算,虽然近些年韩国政府已经逐步在尝试摆脱财阀影响,但是显然收效甚微道阻且长。

而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的重要胜负手,韩国这个国家在军事层面上与美军高度捆绑。

这背后主要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所导致的,但是美国对于韩国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从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就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实,韩国在上世纪曾经实现了经济上的奇迹。但是历史文化的匮乏使得韩国人既自大又自卑,自大于经济的发展,自卑于小国寡民的现实。

韩国人需要通过自大,来掩饰自己的自卑,这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悲哀。

而正如同韩国这个国家一样,其说了算的并非人民,而是少数的上层既得利益者——财阀,以及隔海相望的美国。

写到这里我们不由得提问,现在的韩国还能算是韩国人民的韩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激的经济发展模式,畸形的政治体系,韩国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

作为一个拥有着超过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填饱肚子的问题。但是显然在处理这一问题的方式上,中国政府要比韩国政府更加高明,投入也更大,付出也更多。

因为韩国有中国山东的农产品作为退路,而中国想要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只能是靠自己,靠不了别人。

同韩国政府“亡羊补牢”式的农业保护主义不同,中国农业发展从一开始就定下来了将其作为立国之本,把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放在了第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制度,技术,市场和投入四个方面,中国一直都对此十分重视。这一点是不同的国情所导致的,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特色。

国内现在的农作物产量是没问题的,人均粮食产量也明显高于世界水平。无论是主粮作物,还是蔬菜水果,国内生产基本上都能实现自给自足。

这一点得益于一代又一代中国农业生产者的付出与努力。

中国农业不能走进口替代的道路,需要的是自给自足。

虽然目前来看,我国部分农产品有一部分进口自其他国家,但是其主要采取配额进口,目的是起到优化粮食结构的作用,而并非替代本土粮食,这一点与韩国存在有本质差别。

而韩国农业发展对于我们而言,最大的启示就是要保护好18亿亩——“耕地红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禁私自更改耕地使用性质,这一点对于保护我国粮食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自从2018年以来,全国处理耕地违法案件超过29万件,从中央到地方均保持着高度重视。

除了耕地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农民增收,这一点也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

首先,韩国粗暴地进行农业补贴,这种行为无异于授人以鱼,显然是不适合的。而我们想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主要还是得围绕农业深加工产业进行布局。

将传统农业生产的农作物进行二次加工,提升其附加值,最终实现授人以渔,以产业方式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积极鼓励农民从事农业外其他产业工作进行增收,不应当将目光仅局限于农业生产本身,需要发掘更多潜力。

同时,农业生产也需要技术支持,包括育种,化肥产业,农业机械化以及智慧农业。如今中国大量的科研人员正在为此而努力,而这也正是我们能够保障粮食安全的底气所在。

对于国家而言,农业发展是一盘大棋,并非简单的贸易保护就能够解决的。而且破坏永远比建设要更加容易,现如今的中国已经迈入了智能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时刻,但是我们仍不能忘本。

如果失去了农业这个基本盘,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而韩国“天价白菜”事件,无疑是一个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