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最近,全市生态环境部门迅速行动,打响了四季度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攻坚战、冲刺战,决战决胜,确保高水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全省圆满完成年度环境质量目标任务作出苏州应有贡献。

其实,环境治理就像孩子的功课一样,从“差”到“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从“良”到“优”则比较难,要想保持“优”以上就会难上加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就在“深入”上,如何“深入”,突破口在哪里,都需要各地在“实战”中找出办法来。在苏州市区,苏州工业园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代表性,优良天数比例由2013年的60.8%提升至去年的82.5%。PM2.5浓度由2013年的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的27微克/立方米;辖区饮用水源地和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长期保持100%;辖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均稳步下降,清洁能源占比接近90%。如何“好上加好”?唯有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打造特色生态品牌、持续完善系统治理体系。

冲破“高位徘徊”难题,必须全力以赴推动环境治理现代化实现新突破,而这就是一项项“精细活”了。比如,姑苏区围绕进一步提升空气环境质量,立足区域特点,在继续抓好道路和工地扬尘防治、机动车尾气防治的基础上,又相继推出了会“呼吸”的车库、会“喷雾”的路灯、会“旋转”的抑尘利器、会“云提醒”的非现场执法等四项措施,精准治理地下停车场尾气、主干道路空气污染、施工现场扬尘污染,以及及时有效处理餐饮油烟扰民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精细活”中自然包括监管有力与服务优化这个“一体两面”。比如,苏州既有严格执法的全国样本,也有用心服务企业的精彩案例,生态环境部门推出了“环保自检自纠”管理平台,让企业排污许可要求标准化、清单化,企业环境管理具体化、可视化。与此同时,线下也不放松,他们还通过转换工作角色,开展“三听三问”活动,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建议,问所期所盼、问突出问题、问工作良方,并现场研究解决问题。(苏报融媒评论员 王伟民)

翻译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