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全网铺天盖地都被“公主殿下”给包围了。

上车前要对女生说“公主请上车”,吃饭前要对女生说“公主请吃饭”;

还有“公主请下单”、“公主请上课”等各种版本......

连大学食堂窗口都挂出了“公主请吃面”、“公主请选菜”等横幅。

后来,很多女生拿这个梗去测试自己的爸爸,让爸爸叫自己“公主”:

“爸爸,你说公主请吃饭。”

“俺不说。”

“快点,别不好意思,难道我不是你的小公主吗?”

最后,爸爸脸上带着无奈的宠溺,配合说了一句:“公主请吃饭”。

还有上车前,要求爸爸说“公主请上车”,爸爸笑意盈盈地照说了。

女儿又说:“你说漂亮的公主请上车”,爸爸也都好脾气地一一配合了。

看着原本不苟言笑的老爸们,为了配合女儿拍视频,即使再害羞别扭,也说出了这句羞耻的话,评论区里都是羡慕的声音:

“好羡慕这种父女关系,我从小到大和父亲都没咋说话,就大学没生活费了才和父亲聊几句。”

“因为爱,被父母宠着的有恃无恐,不是所有父母都爱自己孩子。”

“从小不知道父母宠爱为何物的我,就不敢跟父母这样说。”

“好羡慕这种,如果我说这种话,会被说没脑有病,想撒个娇,会被骂。”

是啊,即使是和自己的爸爸撒个娇、跟他玩玩梗,对很多女生来说,都已经是一项难以启齿的挑战了。

互联网让她们知道,原来在有些家庭里面,是不用太懂事的。

有情绪稳定、爱意满满、配合完成自己突发奇想愿望的家人,真的好有安全感。

02

之前在短视频平台,有这样一个挑战很火:“一张照片证明你的女儿被你养得很好”。

有妈妈晒出了,自己陪女儿去上海参加漫展的照片,无比宠溺地配文:“只要她高兴就好”。

底下的评论区,好多人晒出了同款经历:

“我妈陪我做的衣服,帮我拍的照”;

“起早给女儿贴睫毛、画眼线”......

有家长因为自己女儿喜欢二次元,就特意去学习她们圈子语言的缩写:扩愉、属性、现充......

有妈妈发帖称,自己的女儿去买新疆大饼,结果用手机支付的时候,不小心付了3万多。

她没有对女儿发火,而是先打电话给老板解决问题,接着用纸巾帮女儿擦眼泪,安慰她。

看到女儿自责的样子,还跟她开玩笑,安抚她的情绪。

最后,带着她一起去店里道歉,要回了钱,事后还帮女儿总结经验,自己也进行了教育方式的复盘。

有个名叫“薇儿”的网友,她的爸爸为她写了五本成长日记,图文并茂、事无巨细地记录下她的童年

她出生后家人一起给她取名、姥姥给她剪指甲、第一次打疫苗、每日的饮食、学说话等等。

原来真的会有这种家庭存在,她所得到的爱,超过了很多人对爱的认知。

有家长晒出了家里的监控视频,女儿学小提琴的时候,不小心把琴摔在了地上。

她难过地冲进妈妈的怀里,妈妈负责安抚她情绪,爸爸负责修理摔坏的琴;

弟弟在力所能及地帮忙,准备贡献自己的零花钱,爷爷帮助总结经验教训,但语气里没有一丝责怪。

松弛有度的家庭氛围,温暖舒适的教养方式,让孩子可以更从容、自由地做自己。

她们不需要太懂事,不需要压抑自己的需求,可以顺其自然地成熟、毫无顾忌地成长。

03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没被好好爱过,稍惹父母不愉快就要被狠狠惩罚的孩子。

比如湖北宜昌,一个坐在电动车后座的小女孩不小心跌落下来,家长没发现径直把车骑走了。

小女孩赶紧一阵小跑,追了上去,在后方司机一直按喇叭的帮助下,骑电动车的爸爸才在转角处停下车来。

没想到,当小女孩走近时,爸爸却直接一脚把她踹倒在地,嘴里还凶狠地骂个不停。

可是小女孩又做错了什么呢?

还有辽宁,一个女童因在房间里小便,被爸爸拎着倒挂在窗外教训,持续了好几分钟。

广东,女儿拒绝了父亲给的一块脏兮兮的蛋糕,结果被父亲直接拿重物砸脸。

还有那些,从小就被迫懂事、小心翼翼讨好大人的孩子。

比如之前的热搜上,有这样一个词条:“女儿一直在说对不起”。

有妈妈晒出自己和刚上初中的女儿的聊天记录截图,女儿跟妈妈诉说:

自己晚上情绪可能会不好,会无法控制地伤心,所以小心翼翼地问妈妈能不能晚上不寄宿。

短短的几句话,就包含了3次“对不起”,自责感都快要溢出来了。

妈妈没有答应她的请求,而是让她学会适应,她也接受了,而且又在一直道歉,说自己会好好学习。

还贴心地安慰妈妈:“你不要哭,我好想抱抱你。”

但妈妈却还在责怪女儿:“你为什么总是不能理解我”。

比如有妈妈晒出这样一张纸条,是9岁的女儿写给她的。

女儿知道妈妈被爸爸家暴,过得很痛苦,就写纸条让妈妈勇敢离开,不要被她和弟弟捆绑住。

她心里想跟着妈妈,但又怕妈妈放心不下弟弟,最后也做出牺牲把妈妈让给弟弟。

04

心理学上有个非常著名的理论——依恋模式,指的是:

当一个人感到脆弱或需要保护时,就会去寻找抚养者的回应的一种情感联结。

这种联结就像一个透明的保护壳,在壳中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更愿意试错。

因为他们知道,无论自己成功与否,爸爸妈妈都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

就像让爸爸说“公主请吃饭”的女儿,或者让父母陪自己去参加漫展的孩子,他们知道,自己的需求总能得到父母的支持。

而那些没有得到父母良好互动的孩子,则常常没有安全感,他们要么会变得“破罐子破摔”:

“反正没人在乎我,那我就自暴自弃吧。”

要么变成讨好型人格,过早地学会懂事,小心翼翼地伪装自己,不敢提出任何需求:

“只有我乖一点,爸爸妈妈才会多喜欢我一点。”

有4种常见的依恋模式,可以自测一下,你属于哪种?

安全依恋:父母能够及时回应孩子的需要;

不安全依恋-回避型: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忽略和漠视,甚至抗拒与孩子建立联结;

不安全依恋-反抗型:孩子的需求经常得不到满足,孩子对父母是否回应自己充满不确定;

不安全依恋-破裂型:父母对孩子的回应是无规律的,孩子无法形成连贯的交际模式。

依恋模式不仅是孩子归属感、安全感、信赖感等形成发展的基石,也深深影响着孩子未来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

就像《奇葩说》辩手席瑞所说:“亲情里最不需要的就是懂事。

孩子都是在和父母的一次次互动和回应中,确认自己是被爱的,是安全的。

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建立起安全依恋。

因为只有真正被爱、被无条件地接纳过,她才会真正学会爱自己。

共勉。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全网粉丝量破100万。关注我,用独特视角解读社会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