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画之所以在国外被称为田间的奢侈品,除了它本身就极富艺术价值外,它的高科技属性也是原因之一!比如构成画面主体的彩稻种子就需要各地农科院专项研发,而设计师脑海中的图案想要落地更是需要工人的精准定位和手工扦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每一项开支都花费不小,正因如此稻田画产业成了资本密集型的高精尖产品,难以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北京翰墨稻艺公司开创性的将无人机技术与秧苗定位和精确扦插结合了起来,通过特有的定制款无人机大量取代工人的手工劳作,将劳动效率提高了40%,用工成本下降了50%,真正做到了田间无人化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载无人机正在运输秧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人数量减少了一半

通过特有的订制算法,翰墨稻艺的彩稻扦插精度已经从过去的厘米级向毫米级过渡,不仅在洪幅巨制上更加游刃有余,而且开创性的可以在极低的迷你尺度上完成过去不可想象的高分画面。游客的观赏角度也变得更加亲民,让微距稻田画成为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精度让微距观赏成为可能

而在节省人工方面无人机的优势更加明显,过去种植100亩稻田画的常规用人量大概在30人左右,而如果遇到极端土地条件这个数字还会增加,毕竟农时不等人,大面积稻田画的协作分工就是一个大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人化高精度定点

而翰墨稻艺的新工艺将百亩稻田画的用工人数下降到了10人左右,局部效率提升了将近90%,整体效率提升了40%,更关键的是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将工期缩短了1周以上,真正做到了降本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线小城一样可以当网红

在翰墨稻艺的不懈努力下,稻田画不再是大城市郊区的专属,三线小城一样有能力筑梦田间,稻田画告别“奢侈品”,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