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休女职工,但同时,她还有一个不普通的身份——哈尔滨市助老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今年,是她来到助老协会的第2个年头,2年来,她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义无反顾加入抗击疫情的“逆行”队伍,舍小家为大家,为疫情防控贡献“她”力量,传递着关爱与温暖,用实际行动书写“疫”路芳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尔滨的新冠疫情反反复复,全民核酸频次增强,社区工作任务量倍增,单凭社区工作人员的力量,实在力不从心,王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6月初,她来到南岗区荣市街道秋林社区,亮明身份,主动投身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6月8日,哈尔滨市第45轮全民核酸秋林社区检测点,第一次有了助老协会志愿者的身影,直到12月初的最后一轮,将近100轮的核酸检测,王玲从未缺席,累计服务时长超500小时,服务人数超3万人次。上岗第一天,王玲就被委以重任——核酸录入,当社区工作人员请她做录入工作的时候,其实她的内心是拒绝的,毕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手机操作不是很熟练,还怕录入出错,造成不好的影响,但当她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对她投来信任的眼神时,她还是不忍拒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接受了这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下载软件、注册账号、开箱、开管、录入信息、计数、封管、封箱、送样……从最开始的核酸“小白”,经过几轮历练,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大白”,王玲付出了太多努力:录入工作需要消耗很多手机流量,每个月她都默默的自掏腰包充值流量包,从不与社区提要求;她主动担当作为,每次都是第一个到检测点,这背后是她四点起床,步行半个小时,五点半就到检测点的辛勤付出;为了节省国家资源,王玲不敢多喝水,就怕去个洗手间要换防护服;不仅如此,王玲还是个细心的人,在她最初工作的几天中发现:每次核酸间隔医护人员要使用免洗手消毒凝胶和酒精消毒,这样手套很滑就不方便拧试管。这时王玲又主动承担起了这份工作,每天成百上千的帮助医护工作者柠盖子,最终手都拧肿了仍然不愿放下工作。 “有王玲姐在台上,我就能放心忙我的工作了,她现在就像我们社区的一员,不可或缺”,这是秋林社区书记张晓梅的心里话。王玲对待工作用心、对待居民耐心、对待老人热心,赢得了社区人对她的信任、更赢得了居民群众对她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份至今,从酷暑到严寒,王玲与社区工作人员并肩作战,投身抗疫一线,是核酸扫码员、是秩序维护员、是防疫宣传员、是卡口守门员,她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寒,风雨无阻,从未缺席,对于她这种精神,社区小邹曾经充满疑惑地问她:“姐,你这样是图啥?”“图啥?我做志愿活动就像在‘以心换心’,每个战斗在社区服务第一线的人,无论具体职级如何,如果没有一颗‘奉献’的真心,那都没有办法将工作落到实处,毕竟,今天你为他人服务,明天,就可能是他人为你服务。”王玲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志愿服务的精髓,她的奉献精神,时刻感染身边的人,至今已有5位新成员在她的带动下加入了志愿者服务行列,将爱与奉献的精神传递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玲的志愿者之路,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那时正值非典,她就参与了当时的志愿服务,此时,志愿服务的种子已在她心里生根发芽,随着志愿服务理念的日益普及,她心里的“志愿之树”也不断长高长壮。十年来,她一直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多次参与哈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志愿活动中,“扫楼行动”、“扫街行动”等各专项行动都有她活跃的身影;每年都会看望慰问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2021年3月份,王玲成为哈尔滨市助老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的一员,并注册成为黑龙江省志愿服务平台的志愿者,现在已是哈尔滨市助老协会支队长(负责南岗区荣市办事处秋林社区),累计服务时长700小时,荣获三星志愿者称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她的精神支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她的坚定信念,她将全部热忱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来,使自己的队伍日益壮大,服务更多有需要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正是有了王玲这样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志愿者们,有了她们真心真情的付出和奉献,我们的社会才充满了正能量,我们的人民才收获了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