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大家,不要给我发钱了。”

这句话是朱同学说的,他就是天津助学金事件的当事人。

我们不知道,为了揭开这件事,朱同学鼓足了多大的勇气,但可以发现,这件事对他的人生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在这世上,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就算身处深沟,也有看星空的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的经过很简单。

朱同学老家是贵州农村,在他年幼的时候,父亲病逝,母亲改嫁,对他不管不问,他成了孤儿。

万幸的是,朱同学被村里的一对老人收养,这对老人同时还收养了好几个孩子。

为了抚养这几个孩子,爷爷奶奶省吃俭用,就算身体不好,爷爷也坚持干活,用朱同学的话说,爷爷是累死的。

奶奶告诉他:“孩子,家里一分钱也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的含义,是朱同学要自立了,因为年迈的奶奶,已经无力再给他拿生活费,朱同学进入大学后,就建档立案,提交了自己贫困的证明,也获得了助学金,每年4000块。

朱同学说,他不舍得买衣服,每顿饭都光盘,有时候想买瓶可乐都要想好几天,对于他来说,助学金就是活命的依靠,让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这笔助学金也能失去。

他在看到新一期的助学金名额时,发现一个室友排名在他前面,朱同学怎么也想不通,室友老家是上海的,用着苹果手机,穿着名牌衣服,他为什么要跟自己抢助学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讨一个公道,朱同学跑去找辅导员,辅导员经过查看,发现票数有问题,这里要说明一下,助学金的申请过程中,需要班级同学的投票。

班长表示,自己统计数据有误,提议再投票一次,于是,班长又组织了大家投票,第二次投票,朱同学排名第五,由于班级只有四个名额,他失去了获得助学金的资格。

朱同学崩溃了,坐在自习室一晚没睡,那一晚,我想他是绝望和无助的,失去了助学金,他拿什么吃饭,拿什么买资料?

马斯洛曾说,一个人最基础的需求就是生存,当吃饭都成问题时,是没有办法追求梦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同学尝试过沟通,但没有效果,对于他提出室友穿名牌的说法,老师反问:“你有证据吗?”

为了这件事,朱同学和室友的关系恶化,他也从宿舍搬了出来,就连同学们也不理解他,有人称他说话粗鲁,情商低,或许这也是大家不给他投票的原因。

可谁能换位思考,对于一个生存都有问题的人来说,怎么可能做到理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同学坦言,他内心紧张,瑟瑟发抖,心里害怕,不知道自己会面对什么,没办法的情况下,他拍了视频发到网上,只想要一个公道。

视频发出后,受到很多网友支持,很多人为视频加热,让视频有了40万播放,可不知为什么,视频被下架了,朱同学被沉默,正在失去“嘴巴”。

网友为了帮助他,纷纷录屏并发布为朱同学发声,而朱同学也使出了王炸,晒了自己的孤儿证,并且犀利反问:“我能经得起查,别的同学也能经得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终于被看到,学校找到朱同学,表示可以人道主义给他二类助学金3000块,要求他删掉视频。

朱同学感到讽刺,自己想要的是一个公道,结果换来的是怜悯。

他又写下3页长文,公开了重要信息,对于为什么得到助学金还要发声,朱同学的回答是,有其他同学向他诉苦未获评,他为这些同学感到不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朱同学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如果名额是限定的,是不是意味着一个人获得助学金,另一个就失去?要是失去的人也很需要怎么办?

有位网友的观点一针见血:“精准扶贫就要精准到个人,如果情况属实,就应该得到助学金,而不是需要班级投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每个人家庭环境不同,立场不同,自然感受会不一样,这样的投票会带有感情色彩,未必公允。

而对于朱同学代表的群体来说,他们不管成绩如何,都有获得的权利,唯有如此,学子们才能安心求学,而不是为了一餐一饮殚精竭虑。

事情后续,很多网友想对朱同学伸出爱的手,但都被拒绝了。

朱同学说:“求求大家,不要给我发钱,也不要联系看上去和我有关的陌生人,我很怕大家受骗,大家的血汗钱,我不能拿,也从来没有收过任何一个人的红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他也想跟大家说,请不要去追问他的亲戚,因为亲戚也有自己的家庭,他们没有抚养自己的义务。

真的要哭死,明明自己已经很难了,他还一心为别人着想,这样的学子为什么就不能被善待呢?

希望这件事能成为一盏明灯,让助学金给到每个真正需要的学子,让他们安心求学,不再为吃饭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