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初,正在某名牌大学读研究生小谢接到了几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政府电信局的工作人员和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警员,并且还准确的说出了小谢的姓名、身份证号以及在读学校等信息,在听到自己的身份被调查得如此相信,小谢渐渐也相信了对方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方之所以找到自己,是因为自己的电话卡涉嫌洗钱,还向小谢透露了一些所谓的“办案材料”,由于深信对方的身份,小谢一步步的被骗子们洗了脑,开始按照“警方提醒”向同学和朋友借款,包括以网络贷款等方式,先后向指定的账户转入150余万元。然而,贪婪的犯罪分子见小谢如此配合,便又要求小谢再提供200万元的“清查资金”证明清白。这次小谢只能回家向父母筹款。拿到钱后,小谢又按指示分多次将钱转入账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已经追回被骗资金273万余元,52名涉案人员已被抓捕归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保护个人身份信息对于防止身份盗窃和其他安全风险至关重要。

首先,要保护个人信息。避免在公共场合透露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谨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些数据。此外,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改,避免在公共网络上处理敏感事务,确保设备安装最新的安全更新和防病毒软件。

其次,要注意陌生电话。遇到陌生电话时保持警惕,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核实对方身份后再提供敏感信息。了解常见诈骗手段,如钓鱼邮件、假冒客服等,与相关机构或公司直接联系以核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