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需要几百元,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能完成一个人的基因测序。”2015年阿尔伯尼医学奖得主、昌平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谢晓亮在今天上午的主旨演讲中,带来了“人类基因组20年:两轮技术革命引发的两次医学变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2015年阿尔伯尼医学奖得主、昌平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谢晓亮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

在等待PPT呈现的短暂间隙,谢晓亮感慨,这么多世界顶尖科学家齐聚上海临港,标志着科学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回归,这有助于推动科学前进。

“两周前,我们在北京庆祝了DNA双螺旋发现70周年。DNA结构完全契合了达尔文理论,使人们深入了解了人类生命的本质。”谢晓亮说。20多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则是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实践;又过了几年,新一代DNA测序仪横空出世,DNA序列排序的成本大幅下降;之后,单细胞基因组学改变了生物学的面貌……

“下一代基因测序的到来,让精准化、个性化医疗成为可能。”谢晓亮说。安吉丽娜·朱莉的故事被不少人所知道,经过基因检测后,她发现自己携带BRCA1致病突变后,她实施了预防性的双侧乳腺切除手术,这使她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从87%降低到5%。

“基因检测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谢晓亮表示。遗传性疾病总数不下4000种,这会代际遗传,也就是说婴儿会有基因缺陷。他介绍,2012年团队发明了MALBAC单细胞DNA扩增技术,能为单个人体细胞进行DNA测序。两年后,第一个“MALBAC婴儿”在中国诞生,在这之后,越来越多不携带父母基因缺陷的、健康的“MALBAC宝宝”来到这个世界。

“对于DNA测序而言,1%错误率的代价也是我们不能承担的。我们不能错过任何隐性基因逃逸,必须追求万无一失。”谢晓亮表示,目前,他领衔的团队研制出了新型单细胞扩增技术,能检测出更多的遗传病。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