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今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寒潮已经大举南下。这次寒潮南下的一个特点,是诱发强盛的温带气旋,推动冷暖气团对撞而激发暴雪。11月6日下午,从卫星云图上可见,庞大的螺旋云系正在我国东部地区咆哮,强烈的温带气旋已经给东北多地带去了暴雪,甚至部分地区大风暴雪有暴风雪的体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西伯利亚冷气连续出击

要说这次寒潮,其实不算非常厉害,但这次暴雪已经是2021年以来东北最猛烈的暴雪过程,辽宁吉林西部、黑龙江南部和内蒙古东部已全面转雪。比如黑龙江桦南,测站监测数据显示,桦南从今天凌晨起开始下雪,到下午雪势进一步加大,出现了1小时6毫米的超凶暴雪,24小时降雪量超过了30毫米,达到了特大暴雪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此次降雪的中心大约在黑龙江鸡西附近,鸡西气象站监测数据显示,鸡西多个小时出现了1小时4~5毫米的凶猛暴雪,总降雪量更是高达50毫米,远超特大暴雪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要问了,怎么50毫米也叫特大暴雪啊?降雪量和积雪深度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气象学问题,涉及到多种因素,如风速、温度、湿度、地形等。按照气象标准来说,降雪量测量的是雪融化成水的量,而积雪深度是指地面上覆盖的雪的厚度。两者之间并不相等,而且积雪深度和降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很复杂,因为不同的雪花有不同的密度和结构,影响了它们在地面上的堆积方式。例如,比较冷的天气下,雪花落地容易堆积,积雪更深;而更暖的天气下,雪花落地会一定程度融化,容易形成比较湿的雪,积雪会更浅。因此,气象标准上使用了融化成水的降雪量来判断降雪大小,而不是积雪深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中指出,在此次寒潮过后,11月7日起我国还有两次冷空气。两次冷空气分别是7-9日以及10-13日。如此一来,未来10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比较活跃,势力较强,北方地区气温将由前期异常偏高转为明显偏低,中央气象台认为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吉林等地平均气温偏低5-8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中旬或来寒潮级降温!

在这当中,超级计算机的预报中认为,11月10日开始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规模可谓声势浩大,而且路径要更偏西一些,对于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的影响要更强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中也指出,10-13日,受冷空气影响,中东部还将有一次大风降温及降水天气,普遍降温4-8度,南方地区局地降温可达10度以上;10-12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江汉、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等地有小到中雨(雪),局地大雨。这意味着还是一次比较大范围的冷空气,而且局部还有10度以上的寒潮级降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捅寒潮窝了?

西伯利亚冷空气近期频繁影响我国,给多地带来了大范围的降温降雪。而据气象预报,中旬时段,西伯利亚冷空气还将再次出击,可能会在部分地区引发寒潮级的降温过程!这让不少网友感叹:是不是捅了寒潮的窝了?

西伯利亚冷空气是指从西伯利亚高原向南流动的冷空气,通常在秋末冬初开始活跃,到春季开始逐渐减弱。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对我国北方地区的气温、降水和风力等都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西伯利亚冷空气越强劲,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季就越寒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为什么近期西伯利亚冷空气这么活跃呢?这主要与全球大气环流格局有关。从11月开始,北极涛动指数(AO)呈现负值状态,意味着北极地区的高压增强,而中纬度地区的低压增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高低压对流的局面,导致西伯利亚高原上的冷空气更容易南下,影响我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并不代表,即将到来的冬天会特别冷,因为已有模式预报中指出,即将到来的冬季三个月,我国多地还是将以偏暖为主。当然,接下来的冷空气南下通常伴随着大风、雨雪等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出行造成不利影响。面对接下来不断到来的冷空气,大家要持续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及时增加衣物,避免感冒发烧等疾病。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道路结冰、水管冻裂等问题,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