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准确说出个人信息,大学生被骗350万”
不出意料,这条标题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新闻一出,迅速的登上了热搜榜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新闻报道来看,被骗的经过可谓极其不可思议,甚至近乎荒诞:
一名大学生小谢,在今年4月份接到了所谓“上海刑侦民警”的电话。对方在电话中称,小谢因涉嫌洗钱,目前已被警方立案调查。如不配合调查,便会遭到警方逮捕。小谢只有将银行卡账户交由其“清查”,再支付数百万的费用,方可“洗清嫌疑”。对方还以办案需要为由,要求她不要告知他人。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骗子的“鬼话”,
但由于视频中的骗子不仅身穿警服,展示了“人民警察证”、“逮捕证”等证件;还准确说出了小谢的姓名、身份证号、在读学校等信息,这便让小谢深信不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证明清白,小谢不仅将卡号和密码告知对方,还陆续将350万元都转到了对方的账户。
评论区中有人质疑一个大学生为什么会有350万。这里说一下,这350万的来源新闻中已经说过,是家里的所有积蓄,还包括对亲戚朋友的借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一段时间过后,小谢才意识到自己是被骗了。
而她的受骗经历在网上也引起了一番大讨论。
“这些大学生都学了啥?”
“难道不被骗的秘诀是穷吗”

有网友对小谢表示同情,但更多的网友则不以为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难怪,这起案件中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甚至十分拙劣。
冒充公检法,以受害者涉嫌违法为由进行电诈,这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样的诈骗套路,在各种反诈宣传中都是反复提醒过的。
至于骗子能够说出小谢的个人信息,这也说明不了什么。有人可能会因此感到好奇,觉得不可思议。

然而在大数据之下,对方知道你的个人信息,这真的没什么可奇怪的。
小谢会因此上当受骗,也只能说她缺乏这方面的常识和基本的反诈意识。
她也因此付出了倾家荡产,负债累累的代价。
当然,这里并不是像一些网友那样谴责小谢,应该谴责的毫无疑问是诈骗分子,“受害者有罪论”不应该被提倡。

这里只是讲一定要提防这样的骗术。

还好,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虽然骗子暂时得逞,
但它们也没能猖狂多久,
小谢报案后,经过长沙警方6个月的努力,
350万元已经追回了279万,
42名犯罪嫌疑人也已经一一捉拿归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