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关注一个努力脱离低级趣味的电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 年,The Beatles主唱约翰·列侬用盒式录音机录下了未完成的歌曲《Now And Then》,两年后,他不幸离开了这个世界。就在上周四,The Beatles其余成员借助AI技术完成了这首歌的制作并发表。45年过去,摇滚史上最伟大的乐队,在AI的帮助下,完美谢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Now And Then》和其他一些未发表的歌曲被封存,由列侬的遗孀小野洋子交给了另一位The Beatles的成员保罗·麦卡特尼。他和其他两位仍在世的The Beatles成员,林戈・斯塔尔和乔治・哈里森,一起制作了《Now And Then》初步的混音版。但由于音质实在欠佳,人声和钢琴混杂,杂音多等种种原因,《Now And Then》在列侬的嗓音和钢琴声中诞生了40多年,却从未真正见到天日,传到乐迷的耳中。

去年,AI 技术终于能做到提取列侬的歌声。这种技术通过训练AI识别乐队成员的对话,能将这些语音信息从背景噪音和乐器声中抽离出来,如此便能提取到一段纯净的列侬的歌声,然后再据此剪辑。如同过滤网一般,AI从粗砺的泥沙中过滤出山泉,轻轻拨动便有了流进乐迷们心中的音乐。麦卡特尼说:“约翰的声音,清澈如同水晶。”

时机到来,保罗与林戈结束了漫长的等待。他们将珍贵的列侬的声音,萃取、打磨、丝滑地融入编曲中。经过大约一年的工作后,《Now And Then》终于登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乐迷们对于歌曲本身的评价无疑是极高的。

《卫报》说:“这是一首情绪低落、充满反思的钢琴民谣,显然不会取代《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或《A Day in the Life》在The Beatles歌迷心目中的地位,但这首歌比《Free as a Bird》或《Real Love》更好听。”

《费城询问报》记者Allison Steele说:“这首歌是否反映了约翰录制歌声时的悲伤心境?是的。是否让我潸然泪下?当然。鉴于所发生的一切,歌词很有预见性。”

但对《Now And Then》更多的评价,还是关乎它背后的故事与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而,我会思念你,时而,我期盼你为我守候,永远回归我身旁......”当年轻的列侬与年迈的麦卡特尼在音乐的时空里交叠,没有乐迷不会潸然泪下。

《摇滚志》评价它是“一次跨越生死时空的对望”。

《滚石》音乐记者罗布·谢菲尔德撰文称《Now And Then》是“他们和我们应得的最后的杰作。保罗花了这么多年将他的挚友的歌曲带到这个世界上,这是对他执着奉献精神的赞美。”

网友無名高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ow And Then》奇迹一般地重获新生,是借用了AI的羽翼。在文化艺术领域,AI技术少见地受到那么多赞誉。

因为这首歌曲的诞生,并非来自创作者利用AI的投机取巧,而是来自漫长的失去、泪水、跋涉、坚持。用四十年的悲欢离合,谱出一篇过去与未来的乐章。

其实当年The Beatles的锋芒都一直闪烁在时代的最前沿。他们发明或推广了许多当时十分前卫的录音技术,如ADT人工双轨录音,循环录音,剪接和倒放磁带等等。在技术的托举下,The Beatles 肆意挥洒着天才的创作灵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故人已去,但The Beatles的创作精神却可以超越时间与生死。列侬的儿子西恩·列侬在纪录片《Now And Then – 披头士乐队的最后一首歌》中说:“我父亲一定会喜欢的,因为他从不羞于尝试录音技术。我觉得这真的很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he Beatles不是这个这个时代唯一一位借助AI的音乐人。每个音乐内容的创作者,都面临着AI技术的浪潮。

今年双11期间,萧亚轩选择在淘宝的虚拟音乐会上,独家首发个人新曲《爱没有错》。歌迷选择虚拟形象后,可以在淘宝上进入虚拟演出厅,欣赏萧亚轩的AI形象的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B站,网友Eternity丨L利用AI技术让孙燕姿“翻唱”了《爱在西元前》《花田错》《七里香》《她说》等其他歌手的经典曲目。每个视频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播放量。一条热门的弹幕说“AI孙燕姿是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你还能找到“A妹”Ariana Grande翻唱《天路》,BLACKPINK成员ROSÉ和BTS成员Jungkook合作《Starboy》等等“梦幻联动”,这类音乐内容在B站上掀起了一波热烈追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的案例在国外也有很多。今年4月,一名外号为“枪手”的网友利用AI技术,创造了一首逼真的Drake和The Weeknd的“合作歌曲”《Heart on My Sleeve》。这首歌一发布就在抖音上突破了千万播放量,Spotify和油管的播放量达到数十万。网友们纷纷表示想要更多其他歌手的AI音乐,在他的评论区里疯狂催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枪手说:“我一直都在音乐圈帮人写歌,当枪手,但几乎没得到任何报酬。我做的一切都只让唱片公司赚走了钱。现在做AI歌曲只是一个小报复。”

AI技术正在悄然登陆每一位普通声音创作者的电脑和手机,化为一个个快捷的工具图标。一种更高效的生产工具诞生,新的创意、新的机会就会纷沓而至,生产与利益的逻辑或许正在重新洗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光是音乐人,2023年,每个内容创作者都走在AI创作与人工创作的岔路口。许多人都跃跃欲试,但当创作者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反抗的声音出现了。

今年4月,小红书上了一款名为“Trik”的AI绘画应用。微博ID为“是雪鱼啊”的画师发现自己创作的插画被Trik学习、模仿。Trik甚至直接照搬原画中的大量元素。此事掀起一片哗然,#小红书偷用户作品炼自家ai模型#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插画师、设计师发起了一场卸载小红书的抵抗活动,打出了“禁止AI”的标志,把AI生成的图片贬斥为「尸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前不久的好莱坞罢工事件,起因之一也是AI技术来势汹汹。演员表演的影像资料,编剧的剧本,都被递到了AI的嘴边,岌岌可危。于是,罢工抗议启动,好莱坞工业停摆148天。Los Angeles Times专栏评价:“编剧罢工是人类与人工智能在职业领域的首次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AI这扇通往未知的大门上,有的人看到了透过来的光,有的人看到了等待填补的洞。

但正如科幻作家刘慈欣所说:“未来就像盛夏的大雨,在我们还不及撑伞时扑面而来。”现在,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已经倒下,对AI技术的管理,对创作者的保护迫在眉睫,对艺术可能性的探索仍然任重道远。

头图设计 / 划水怪

文案&排版 / 思敏

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本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Copyright ©midnightalks.All rights reserve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点个在看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