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各地弃房断供的现象时有所闻。据统计,去年全国有超过100万套住房被司法拍卖,创下历史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背后反映出购房者承受能力的下降和房地产市场倒逼的力量。弃房断供潮的出现,势必会对楼市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张先生是山东淄博的一名职业经理人,他在5年前在淄博买了一套130平米的商品房。为了买这套房,他付出了50万元的首付和贷款300万。

然而5年后的今天,这套房子的市值可能只有200万左右。在艰难的经济环境下,张先生的收入也比以前缩水了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每月3万元的房贷压力,张先生选择了停贷弃房。“我实在扛不住了,不弃房我只有破产这一条路。”张先生说。

和张先生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李女士是江苏常州一名中学教师,她也面临着相同的困境。李女士购买的房产已被法院划拍,但她无力填补差价,只能选择离家出走。

在许多打工者集中的郊区村庄,这样的“弃房者”比比皆是。他们当初兴冲冲买下房产,如今却被迫弃之不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弃房潮的背后,是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停滞不前的现实。许多第一线城市的房价增长在过去一年已经放慢至个位数,甚至出现负增长。

但在此期间,很多购房者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并未明显改善,有的甚至在疫情冲击下出现倒退。当收入增长跟不上房贷的压力时,弃房断供就成为一些购房者的选择。

在二线和三线城市,弃房断供的现象也开始浮现。这些城市过去通过不合理的土地财政、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结果导致大量高价房源积压。疫情之时,当地经济衰退,导致弃房断供的风险快速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弃房潮的出现,不少城市通过延长公积金贷款期限等手段缓解购房者的燃眉之急。但其效果仍有限。

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失衡以及居民收入的停滞。要破解这一困局,就必须通过经济结构优化、转变发展方式等系统性改革来提高居民收入。

同时,购房者也需要理性看待房地产市场的变化。现在仍有一些人抱着房价会大幅反弹的错觉,这很容易导致过度负债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购房不是赌博,而是长期资产配置。只有匹配自己的风险偏好和财务能力,才是一个真正明智的选择。

总之,弃房断供潮的出现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以及经济结构性问题。但危机中也蕴含着机遇。

通过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房地产市场一定能够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真正满足群众的住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