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经是一名民办教师,在老家教了9年的初中语文。因为婆婆是个精神患者,完全丧失了劳动力不说,婆婆还经常发病抱着孩子走出去。公公一个人要养全家,既要上课,又要种田种地,还得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最后迫于生计的压力,公公最后还是选择了辞职来县城发展了,到县城来发展之后,公公回家的次数就变得越来越少了,只有村里谁家里办酒他才会赶回去上人情吃个饭捧个场,吃完饭他也是立马就走的那种。公公说那时候他把婆婆和两个孩子锁在家里,每天天不亮就去市里进货,然后挑到集市上去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公当老师的时候工资是60元一个月,卖一天鱼赚的钱都快赶得上他曾经一个月的工资了,这让公公看到了希望。在公公的努力下,公公先后买了两个商铺,后来又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房子在县城最中心的位置,如今房子的总价早已翻了十来倍。我老公大学毕业后,公公就再也没有做任何事情了,他只是一心一意照顾我那疯癫的婆婆。公公舍不得把婆婆送去精神病院,他说一旦把人送去那里就会贱坏了。09年的时候,此时的先生已经在深圳工作得风生水起,是所有亲戚里最有出息的一个。公公突然对先生说他要回老家去建个房子,让先生掏钱,到时候他和婆婆要回乡下去养老。一向孝顺的先生听了公公的话,拿了三十多万给公公让他回老家全权负责老家建房的事。

老家的房子当时建好后,是当地最气派款式最新型的,公公看着那房子成天都乐得合不拢嘴,他觉得在老家那一块就属自己家的房子最好看,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他的儿子有出息。公公和婆婆回乡下去了后,他主动和曾经的老邻居们打招呼,但邻居们似乎有意无意地对他有一种莫名的敌意,刻意地疏远他们,久而久之公公也就习惯了一个人在自家屋前屋后转一转。公公说他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村里的人,他把曾经属于他的土开荒后,又种上了菜。几个散步的邻居们看到公公在那挖土,就会忍不住打趣公公:王老师,你都几十年没种过地了,还没忘记呢?公公听了笑一笑。

公公看到隔壁菜土里有许多辣椒苗,邻居已经种好了,公公问她:“你这个辣椒苗是剩的还是要去卖的?”邻居告诉公公:“家家户户都自己培育了辣椒苗,这个东西没人要。不要了!”公公听了对邻居说:“我能不能跟你买一点,我就两小块地种辣椒,一共40颗。”公公原以为邻居会答应,但是邻居听了以后就借口说她还有用,不肯卖。第二天公公就看到邻居把那辣椒苗的地都给刨了,那些辣椒苗一颗不剩。村里的人没事就喜欢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牌管的老板每次都很热情地喊公公去打牌。公公说最开始他也会去跟大伙儿打,他说他也想跟大家通过打牌来增进下感情。可是他打了几次后发现每次输钱的只有他一个人,另外三个人专抓他的炮。次数多了公公也就不肯去了。邻居们又阴阳怪气地说公公,说他越有钱越小气,越有钱越输不起。这才输了几次就不肯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公不管别人怎么说就是坚持不去了,邻居们都在背地里说公公是瞧不起人,看不起他们,所以不愿意跟他们玩小的。真正让公公不想呆老家的还是源于他的亲弟弟,老公的叔叔。叔叔家里经营了一个批发店,专门卖烟酒,炮竹,还有各种零食批发的。叔叔为了拉生意,不管跟谁感觉都好得不行。那次婆婆六十岁大寿,公公给婆婆办酒。办酒之前公公原本想到县城去买这些东西,但是想着自家兄弟也卖这些东西,如果再去别人那买说不过去,所以他找了叔叔。

最开始叔叔排着胸脯说:“哥你放心,自家兄弟绝不会多算了你的,这烟酒只要不拆封的,用多少到时候算多少。没开封的都算我的。”有了叔叔这句话,公公也就放心了。他从叔叔那订了30条烟,20瓶酒,还买了许多鞭炮,各种零食和饮料。婆婆生日的时候,两边的亲戚都来了,办得十分热闹,散场后我们一起把未开封的白酒和烟全都整理出来准备送到叔叔那。结果叔叔来算价格的时候,他的操作让我们所有人大跌眼镜。同样的烟酒,他给的价格比我们在县城买的贵几十。当初说好了没拆封的东西算他的他来收走就行,可现在叔叔算价格的时候却把两百多一条的烟按照九十元的价格回收。公公看了后和叔叔理论起来,叔叔却皮笑肉不笑地对公公说:“哥,你又不是没钱,还在乎这点钱?大方点,别让人说你太小气了!再说你又不是给外人赚了,是给自己家兄弟赚。”

公公哪里愿意,他当场就和叔叔闹翻了,叔叔婶婶自那以后就到处跟邻居们说公公太小气了,邻居们自然是相信叔叔的话。从那以后村民们就总是在背后议论公公的各种不是,不得不说村里的长舌妇们特别会编造故事,他们把话越传越离谱,版本也越来越多。他们见到公公后也就刻意躲着公公了。公公有些想不明白,他回村里没有跟任何人有矛盾,怎么就成了大家眼里十恶不赦的人了呢?刚回来的时候,村里有好几户住泥土房的村民还请公公帮他们写报告向政府申请贫困补助,公公也是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帮着他们把事情给办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如今那些得到帮助的人也跟着大家伙儿一样对待公公。公公心里不明白他一心一意对待大家,可大家却这么忘恩负义。公公说他在老家的日子过得心里很难受,融不进去,还被人说三道四的,所以他只在老家住了不到三年时间又回到县城来了。说来也奇怪,自从公公回到县城来了,他每次回老家喝喜酒,大家又对他热情了,变得客气起来了。所以如果真的离开老家那么多年了,不是你想回去就能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