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 立冬

今天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八个节气 -立冬,意味着冬季的起始,预示秋收冬藏,万物进入休养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冬有三候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水始冰”:黄河和淮海地区的气温急剧下降,导致水面开始结冰。“地始冻”:秦岭到淮河以北地区的气温骤降,地表开始出现冻土现象。“雉入大水为蜃”:家禽和鸟类会寻找温暖的地方躲避严寒的天气。

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汉语中,“冬”字本义为“终”,含有“四时尽”和“物终藏”的富有哲理的内涵。

四时尽”意味着春、夏、秋、冬四季即将完成了它们的循环,某一季节即将终结,迎来新的季节。

“物终藏”这一概念涵盖多重意义。秋天已过,丰收的农作物、粮食等已经被储存起来,安全地保存在仓库中;而冬天即将降临,一些鸟类和野兽将要开始迁徙或进入冬眠,寻找庇护以避寒。这种过程是大自然的奇妙现象。立冬不仅代表着冬季的开始,还象征着万物的寻找庇护,以避免受到寒冷的侵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冬习俗

立冬前后存在一项传统的仪式,即“十月朔”或称“寒衣节”,民间习惯祭祖先并送寒衣。人们在立冬这一天也有吃的习俗。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食俗,当然,立冬从宋朝起就有围炉暖酒的习俗,家人团聚,共饮美酒江浙地区的人们会杀鸡宰鸭,全家人共进餐,这叫做“养冬”。南京的民众吃葱,有俗语说:“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的人们会享用咸肉菜饭,是用霜打的大青菜和肥瘦相间的咸肉制成,制作出美味的咸肉菜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品尝。闽中地区的家庭会熬汤,用中草药为鸡、鸭、兔肉、猪蹄等食材调制汤料,以滋养身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汕地区的人们选择食用甘蔗和炒香饭,因为当地有谚语说:“立冬食蔗齿不痛”。北方地区在立冬则有吃饺子的传统,饺子形似元宝,寓意着希望来年会有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冬诗词

  •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 《立冬》李白

对于古人来说,立冬既标志着严寒的冬季到来,也意味着丰收季节的结束。冬季是一段寒冷而清闲的时间,也是难得的宴饮和欢聚之际。

早在唐宋时代,古人便懂得在立冬之际点燃炉火,聚在一起享受茶酒,吟诗唱曲。当立冬来临,气温骤降,笔墨可能会被冰封,人们有些疲倦,不再急于提笔作诗。在这寒冷的冬夜,围绕火炉,品酒自乐,或许已半醉,然而眼前的砚石上的墨迹纹理,似乎化成了大雪覆盖村庄,让人陶醉其中。

立冬佳节,与好友围坐一桌,共享温馨的时光,此时,我们将欢笑畅谈,分享新一年的期待,紧紧相拥着友情的温度,桌上的守天下酒,像温暖的炉火一般,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深厚的情感流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