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第一次见到陈粉丸的作品是在首届南海大地艺术节的太平墟南街39号,超过600片串联和悬吊的亮银镜面墙皮剪纸通过顶部的编程电机牵引实现转动,犹如记忆的碎片不停运转,很是引人注目;再次与她的作品偶遇,是在佛山单向街书店开业时,在二楼放置的一个木人桩,严谨中带着一些戏谑;最近一次便是在她新搬迁的工作室,700多平方米的空间中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她的半成品。

艺术家陈粉丸和她为南海大地艺术节创作的其中一件作品《阿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陈粉丸和她为南海大地艺术节创作的其中一件作品《阿墙》

这些由深深浅浅的粉色组成的纸艺作品,既新潮,又有趣,还很“盏鬼”,让人惊呼原来艺术可以这么好玩!在众多的人与作品中,我们总能第一眼发现“从头粉到落尾”的陈粉丸,认出她超粉的作品。此次在她作品的包围中,我们进行了一次对话,回溯了她从毕业后到现在这十年来的心路历程。

新迁址的丸工作室中堆满了半成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迁址的丸工作室中堆满了半成品

01

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参与驻地艺术创作计划、与商业品牌联名、有着自己的策展空间,被媒体誉为“90后顶级剪纸艺术家”,还在2019年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年鉴著录艺术家让人们看到艺术家在主流赛道外的另一种可能。对于一个“90后”艺术家来说,这份成绩单已然十分亮眼。

另一件为南海大地艺术节创作的作品《大地窗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件为南海大地艺术节创作的作品《大地窗花》

加之,近几年女性思潮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崛起,国潮的兴起,这都为陈粉丸走到大众面前起到了助推的作用。荧光粉的大面积运用,鲜明的个人形象,切中时代的脉搏,受到当下年轻人的青睐。我们也可以认为,她的诞生恰逢其时,是时代的产物。

艺术家陈粉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陈粉丸

对此,陈粉丸平静地回应道:“就像曾经有个记者问我是不是因为国潮才做了《不息》这件作品,这就好像特意拿着一个锤子去找钉子一样。《不息》这件作品,我很早就开始做了,而那时国潮还没有兴起。我做的事情与时代潮流相吻合,这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不过我不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而做,只是为了自我表达。

在木星美术馆中展出的《不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木星美术馆中展出的《不息》

她曾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专业的版画训练使其对图像印刷、纸张运用以及书籍制作熟稔于心。从早期运用剪纸创作手工书到大型空间装置和公共艺术,“纸”作为一种媒介和材料,始终贯穿在她的创作中。

她的作品将中国民间剪纸与当代艺术相结合,以独特浪漫的角度去重新诠释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探索,就像艺术评论家周瑟瑟老师所说的那般,她的艺术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原样性又有社会实践的多样化,还有潮流时尚的视觉化。

在木星美术馆中展出的《空竹存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木星美术馆中展出的《空竹存忆》

能取得如今这般令人瞩目的成绩,背后付出的汗水与努力,常难为外人所道也。陈粉丸曾两次考研失利,毕业后,有着长达三年的沉寂。“当你怀抱着做一个艺术家的理想时,离开学校的时候,是很痛苦的。学校可以教你怎么成为一个艺术家吗?这种教育其实很有限。这个社会本身又需要多少艺术家呢?我对这件事感到怀疑。我当初只是想着,我要每年做出一件令自己满意的作品,这就够了。”

早期做手工书比较多,还曾开过教别人书籍装帧的工作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期做手工书比较多,还曾开过教别人书籍装帧的工作坊

在经历了无数个自我怀疑又咬牙坚持、绝不放弃的日日夜夜后,终于迎来了一个展览的机会。“一开始真的很迷茫。虽然你对外可以自称为一个艺术家,但是你没有办法以这个身份去得到社会上的任何反馈,这就让你无法自圆其说。不过经历了深圳那场展览后,我感到我可以自信地去表达,只不过会慢一点而已。”

在木星美术馆中展出的《转运花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木星美术馆中展出的《转运花园》

“当机会来了,就一定要紧紧抓住。”高强度输出的同时也需要有大量的输入。她相信想象力可以经过刻意的练习得到生长。那些由日常错位的巧妙观察所积累的碎片,也许造就了创作灵感在某一时刻的对应。

无论是在工作室附近还是在外地出差,她都会为自己制定观察任务与主题,有时还会选择特定的散步时间或区域。

如果今天她给自己布置了一个“发现街上粉色事物”的任务,没有拍到一定数量的照片,她是不会停止散步的。在拍到一些照片后,她会撰写相应的文字。而现在,她也会发动团队的小伙伴交互式地完成这项任务。这些图文笔记,令她作品中驰骋的想象力变得有迹可循。

“日常蹦迪”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常蹦迪”任务
一些小巧思在工作室的家居设计中随处可见,将乒乓球桌改造成办公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小巧思在工作室的家居设计中随处可见,将乒乓球桌改造成办公桌
吊灯由自己设计制作,上面夹满了长尾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吊灯由自己设计制作,上面夹满了长尾夹

02

“陈粉丸”是一个团队

从2013年毕业后,十年沉淀与蛰伏,慢慢组建了到目前为止一共11人的团队,有时还有实习生和兼职。“陈粉丸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是一个团队。”

艺术家陈粉丸在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陈粉丸在工作

想当年热爱自由的她只去朋友介绍的公司待了半天就溜之大吉了,“没有正经上过一天班,所以那些打工人的挤地铁、打卡、朝九晚五的体验,统统都没有。”现在,肩负着11个人的生计,就像运营着一个自负盈亏的微小企业家一般,偶尔也会有些管理上的压力。“为了大家不至于太过散漫,现在也会约定好一个固定的上班时间,定期展开讨论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丸工作室的窗外有着大片的绿植,令人心旷神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丸工作室的窗外有着大片的绿植,令人心旷神怡
陈粉丸每天都要散步进行灵感收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粉丸每天都要散步进行灵感收集

艺术家在进行作品的呈现工作时,既要好奇心作为活力来源,同时也需要严肃的标准与流程,以确保创作的可执行性。而陈粉丸更像是在两种状态之中吸收和游走。好玩的创作力既是她的艺术生产方式,又是她作为艺术家的核心。这种创作上的活力延续到陈粉丸在垂虹社区开设的(括号)空间中。在现阶段大量商业项目和联名合作的基础上,丸工作室的日常开销和(括号)空间的展览支出有了着落。

开在居民区内的(括号)空间亮粉色的外墙在一排排灰色的民居中非常惹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在居民区内的(括号)空间亮粉色的外墙在一排排灰色的民居中非常惹眼

陈粉丸和丸工作室在探索的各项实践之间,具有微妙而紧密的关联。在(括号)空间中,工作方式不是传统的策划方式,不邀请艺术家来做个展,而是作为一个内容产出的地方,将陈粉丸的个人情感转化为集体共鸣。丸工作室的团队就是自己生产内容的团队,就好像陈粉丸赞助了一个“青年策展人计划”,团队的小伙伴群策群力共同呈现了“打卡诗人”“借来坐坐”“防不胜防”三场有趣的展览。“(括号)空间里的内容不完全是由我一个人去策划和创作的,我只是一个牵头人,一开始很多主题展览其实是我个人兴趣,不过我的同事们会有他们的想法加进来,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好玩的呈现。”

“打卡诗人”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卡诗人”展览现场
“借来坐坐”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来坐坐”展览现场
“防不胜防”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不胜防”展览现场

“这么多年来,我与艺术圈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我和画廊会有合作代理关系,美术馆也会委任我进行艺术创作,和许多不同的商业品牌进行联名……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在完成一个个艺术项目,这几种不同的模式在我心里都是平等的。同时,我也不希望我团队的人只是在重复我做的事情,我希望他们也能参与创作,也能提出自己的想法。”

Burberry & 誌屋 Journal《一山容二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urberry & 誌屋 Journal《一山容二虎》
FENDI Hand In Hand 匠心艺术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ENDI Hand In Hand 匠心艺术展

03

把握一些分寸感

陈粉丸的作品既向后看,又向前看,从剪纸这一母体诞生出了未来的艺术,使用iPad制图的“电子剪纸”,常常没有明确的空间体量界限。木星美术馆馆长及展览策展人吕红荣说:“粉丸的作品极具城市公共美学的属性,适合于社区关系的互动,其作品大部分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也同时具有时尚潮美学的特质。这些带有公共属性的装置艺术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赋能商业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低头看太阳》在不同的美术馆中展出时,为了达到完美的呈现效果,放置的角度会根据实际场地做相应的调整

“分享”与“分寸”,是关于她创作的两个关键词。她的各大社交平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分享内容,虽然她不会过于关注网络推广和维护,但也不想丢失这个发声的阵地。在社交平台之外,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每天手写日记的习惯。通过这个习惯,她敏锐地捕捉到身体的变化。她认为这不仅有趣,而且有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粉丸很喜欢观察别人的手,还就此创作过系列作品。上为《转运花园》,下为《挥手对称 初见与别离》

上文提过的《不息》是陈粉丸对分寸感把握的绝佳体现。“龙”是人想象中关于无限的生物,《不息》则关于龙的再现,用一个个不同角度的龙骨节作为“点”,再用这些点去构成无限组合可能的“线”,拐弯转折且无限延长。因为内部的奇妙结构,每一次展出《不息》都会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状态。只要时间足够长,可以展出的机会足够多,它就会抵达无限。现在已有一千五百多版,在中国各地巡展11次。“把握学术与大众间的平衡,让更多人能得到艺术的滋养,是我想要为之奋斗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息》这件作品背后的故事,展签做了非常详细的说明。而其他作品的展签则没有那么详细,这也是“分寸感”的体现之一

【艺术家简介】

陈粉丸 艺术家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 2014年创立丸工作室 现生活工作在广州、佛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粉丸 艺术家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 2014年创立丸工作室 现生活工作在广州、佛山

陈粉丸2019年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年鉴著录艺术家,2022年参展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并创作在地作品《阿墙》及《大地窗花》,2021年联合浙江美术馆通过大众征集创作大型公共空间作品《矢量西湖》。其代表性作品《转运花园》曾展出于2021年成都双年展、2019年浙江美术馆十年大展;《不息》于2018年—2022年间曾在中国各地巡展11次。2023年,于深圳木星美术馆举办个人综合性的大型个展“那个剪纸的——陈粉丸”。

编辑|张诗溦

审校 | 周章胜

图片、资料|丸工作室、陈钧圣、马悦婷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