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双旗镇客栈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真是不好意思,我这个二十五年冲锋在教育第一线的初级职称教师又来讨大家的辱骂了——当代孔乙己!

不用有什么负罪感,如果我的存在可以让你找到讥讽嘲笑的对象,那一定是我为人民又服务了一次,也算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高风亮节吧!

容我辩解一句:我在上初中的时候,鲁迅先生的文章还没有被大规模移出教科书,那个时候我个人并没有歧视《孔乙己》里的“孔乙己”。因为我知道,我们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同情心和怜悯之心——现在大概叫做“同理心”吧?

文章里的短衣帮为什么嘲骂孔乙己?孔乙己做了什么坏事呢?他们难道不是一个圈层里的悲苦生灵吗?

文中的酒店掌柜和“我”又为什么鄙视孔乙己?他们也不过是掺杂使假、丧了良心的小商贩(在黄酒里掺水,“我”因为做得不够隐蔽,被掌柜换了工种),他们有什么资格鄙视从生到死只欠了十几个铜板的孔乙己?

文中的举人老爷为什么吊起孔乙己打了半夜,甚至于打折了两条腿?罪当其罚的法治精神什么时候进入这些人脑中半分?

对了,我也不觉得那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考语。《孔乙己》写于1919年,而那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则见于1907年鲁迅先生的论文《摩罗诗力说》,用来描述拜伦所在国家的国民性,怎么就成了孔乙己老哥的专属词汇?

我更认为,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人都笑孔乙己,人人都是孔乙己。

我们今天嘲弄孔乙己,某种程度上展现了我们居高临下的一种思维方式——为了嘲笑一个人而嘲笑一个人,从来不去考虑这个人经历了什么!

在这里,我不想解释自己的职称问题——反正,在我眼中和心中,我从来不认为教师群体的职称代表了什么东西!如果说教师的职称有用,其作用不过是引起教师群体畸变、为校园里教师群体的“三六九等”分层提供一个工具、让校园里的“叉杆儿”多一个驭人的手段而已,完全没有其设置初期的初衷!

如果我是教师队伍里的孔乙己,我想,那些沐猴而冠的另一些教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孔乙己!但从危害性来讲,我这个孔乙己起码没有荼毒学术环境,而我的某些同行正在祸害遗千年!

我喜欢在自媒体的世界里码字。

这可以让我那已经被教育磨灭的激情重新点燃起来,证明自己还活着。这样的自媒体实际上也成了我放逐灵魂的桃花源——工作之余、临睡之前,敲击键盘可让我的心情松弛。如果我能把自己一天的抑郁放进文字里,那我晚上的觉一定香甜。

我从来不刻意经营自己的自媒体——给人的感觉是:今天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指出教师群体的问题,明天又站在教师群体的角度痛斥学生家长容易被舆论声场牵着鼻子走,破坏教育秩序。总之,我就是《西游记》里的“二师兄”,两面不讨好吧?

不过,我唯一可以承认的是:我手写我心,我从来不违心地去写一些东西,所有文字都是我个人有感而发。再过十年,当我回头看一看自己的文字,大概还能为今天的自己点个赞,说声——不教一日闲过也!

这是我自媒体的心曲,但最近,我发现了一个不好的苗头:自媒体的寒冬恐怕就要到来了吧?

原本,自媒体是我们在层层束缚下发声的一个平台,即便自媒体有严格的文字审核机制,动不动就把我的文字打入冷宫,不见天日,还进一步推出了“IP归属地显示”等等新功能,利用熟人罗网来压缩自媒体作者的生存空间,我也不认为自媒体作者被逼入了墙角,我认为我们还算有一线生机。可就在最近,我看到一个新的自媒体规则已经出台:粉丝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自媒体作者,将会被实行“前台实名制”。

也就是说,那些在自媒体平台拥有足够大号召力的作者的真实姓名将会被显示在自己的作品里,人人都知道这些作者姓甚名谁,他们再也无法用网络称号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了。

我并不怀疑这种做法的益处——可以减少一些虚假消息,但我认为这样做的坏处更大:“铁肩担道义”的时候,要考虑自己能不能对抗身边熟悉自己情况的人(尤其是,这样的人可能还不是普通人)。

一定要注意:我们从来都是一个熟人社会,如果一个人想要改变现实中的舆论声场,在自媒体“前台实名制”面前,自己一定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做好和熟人全面开战的心理准备。

当然,从规则来看,目前的自媒体“前台实名制”还不会落在我的头上。但我怀疑,我们极其擅长“温水煮青蛙”的操作:如果这种运作没有遭遇到抵制,这种做法很可能就会慢慢全面铺开。

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普通人自媒体的春天一定不那么乐观,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