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隶属于喀什地区,简称塔县。(图/Unsplash)
喀什地区拥有国内最丰富的葱岭丝路资源,风光奇幻绝美,又有玄奘、高仙芝、马可·波罗等丝路著名人物经过的故事, 由此,让我们重走丝路,寻找真实历史。
✎作者 |侯杨方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它有两个空间范围相差巨大的行政区,一是指现在的喀什县级市,二是指喀什地区,下辖1个县级市、10个县、1个自治县,很容易混淆,但空间范围的明确清晰非常重要,本文的“喀什”如无特别说明,均指“喀什地区”。
中国史料最早提到喀什的是《汉书·西域传》:“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这一段文字也是“丝绸之路”最早的明确记录,当时称为西域南道、西域北道,北道所经的“疏勒”即位于现在的喀什地区:“王治疏勒城,去长安九千三百五十里。”
疏勒城即在今天的喀什市。不仅丝路北道经过喀什,南道也经过隶属喀什地区的莎车县,因此可以说喀什是丝路南、北两道的交汇,两道又共同翻越葱岭,即今天的帕米尔高原。
《汉书·西域传》中关于张骞的记载。
在古道上,留下真实的历史
《新唐书·地理志》记录了一条从喀什翻越葱岭的主要路线:“自疏勒西南入剑末谷、青山岭、青岭、不忍岭,六百里至葱岭守捉,故朅盘陀国,开元中置守捉,安西极边之戍。”
翻越走的是山口,当地人把山口叫作“达坂”,这是突厥语的音译,翻越雪山不会走海拔最高的山顶,而是一定要走最好走的山口,驮着东西时更是这样。由此也可以铁证如山地讲,现代的314国道,也即中巴友谊公路,绝对不是当年高仙芝走的这条路,不是唐朝的剑末谷,不是唐朝的丝绸之路常规路线,因为314国道沿途只经过一座山口。
第一座岭叫青山岭,这个岭被当地人叫“喀什卡苏达坂”,“喀什卡苏”就是清澈的水的意思,海拔3898米,是喀什通往塔什库尔干的传统道路,即唐朝时疏勒通向葱岭守捉的“国道”,其实直到今天,当地的居民日常仍然利用这条道路。英国叶尔羌探险队成员、赫定、斯坦因等人都翻越过这个山口,现在它仍是当地村民日常使用的道路。
1906年6月6日,斯坦因一行在喀什卡苏山口顶部留影。(图/作者提供)
喀什卡苏向石头城方向的下一个山口是托里亚特,海拔4000米左右,即唐人所称的“青岭”,有盘山的羊肠小道,可乘摩托车前往。柯尔克孜小伙子们非常大胆,在这样崎岖的山路上,照样把摩托车骑得风驰电掣,半个多小时即抵达山口,在山口顶部可以向西远眺齐奇克里克高原。2014年8月和2018年7月我们从反方向乘摩托车登过、翻越过托里亚特,同样非常陡峭。
接下来是不忍岭,现齐奇克里克山口。从这里向南的新迭村是往莎车和英吉沙两条丝路的交会处,非常重要。为什么叫“不忍岭”?就是因为海拔太高了,将近4600米。这里是一个椭圆形的大盆地,是个驻军的好地方,但走上来真的非常痛苦。“齐奇克里克”的意思是鲜花遍野的地方,夏天的时候,盆地中央开满鲜花,它是牧民的夏季牧场,夏天,牧民会转到海拔高的牧场上去。
实地走一遍这条路,整个过程和《新唐书·地理志》描写的是完全一样的,三座山口,280公里,与唐代人记录的600里几乎一点差距都没有,非常准确,这不是巧合,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2017年7月25日,侯杨方翻越托里亚特山口。(图/作者提供)
完全一样的景观,让人心生穿越之感
1906年,斯坦因也走过高仙芝走的这条路,只不过是反向从塔什库尔干到喀什,就是经齐奇克里克山口(唐代的不忍岭)到托里亚特山口(唐代的青岭),他画了一个地图。这条路我现在把它的GPS轨迹做了出来。
斯坦因1906年6月到达喀什卡苏山口的顶上,这里的海拔约3900米,他拍了一张照片,这是张黑白照片。他是从山口向南边拍的,远处就是帕米尔高原的雪山,这就是从帕米尔高原下到塔里木盆地前的最后一个山口,照片上,左侧的山体有两条很明显的弧线“伤痕”,是外观相似的两个平行的小山包。
2013年4月,我们在同样的地点拍了一张照片,景观完全一样,是不是很有穿越感?100多年过去了,山川依旧,几无变化,对于大自然来说,100多年就是一瞬间,这也是我进行“精准复原”的前提基础。
侯杨方多次翻越喀什卡苏,每次都会在1906年斯坦因一行翻越山口的同一位置拍照留念。图为2018年7月10日,侯杨方一行在喀什卡苏山口留影。(图/作者提供)
1866年,一批英国的探险家,当中也有英国间谍,也走过这条路。他们在一个名叫“切里拱拜孜”的地方扎营,这里很重要,它在喀什卡苏山口和托里亚特山口之间,有两条河在这里汇合。这些英国的职业军官都是搞测绘的,他们不知道高仙芝当年从这里走过,他们探索从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包括现在的巴基斯坦)到中国新疆的道路,所以他们的报告也非常重要。
报告中写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说在切里拱拜孜扎营时,发现山梁上有一个四方形的中国城。古代的西域圆形城是当地人建的,就是塞种人或东伊朗语支的人建的,汉人住的是方形城,而且当地人叫它“黑大爷夏哈”,这是突厥语,意思是“中国人的城”,当地俗称为“黑大爷城”。这是关于这个古代遗迹唯一现存的文字记录。
2013年4月,我们到了这里。山梁上确实有一个四方形的城址,还残留城墙和壕沟。这个遗址在《中国文物地图集》上没有记录。这个中原形制的四方城很可能是汉唐士兵驻守的地方,因为两条丝路在这座山梁下会合,一边是去塔什库尔干,一边是去莎车,这就是清代从莎车府至蒲犁厅(位于今塔什库尔干县城)的驿路,另一条还可以去英吉沙和喀什,就是唐代疏勒至安西守捉的驿路,两条路在此交会,可见此处的重要性。
切里拱拜孜山梁上长方形的“中国城”。(图/作者提供)
丝绸之路文旅、运动资源的开发胜地
从喀什到帕米尔高原的道路不止以上两条,还有一条是玄奘葱岭东归路。玄奘在朅盘陁国(今塔什库尔干县)停留了20多天,参观了一些佛教寺院与胜迹。
“城东南行300余里,到大石崖”,玄奘就是从一个V字形路线出去的。在1997年公路修成之前,当地人就是这样走的,千百年来也是这样走的,因为有两个山口约束了这条路线,只有两个山口可以翻越。
城东南行300余里到大石崖,中间会路过一个山口,即海拔4200米的乌古里亚特山口。这是个非常平坦的山口,从山口顶上可以看到前方就是大石崖——海拔4900多米的坎达尔山口,那连绵的雪山极其壮观。
葱岭是丝绸之路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葱岭上海拔最高的可通行的山口就是这里,超过5000米的山口是过不去的,因为那里终年积雪,无法翻越。我拍下了大石崖的照片,这应该是有史以来大石崖的第一张照片。这是城东南行300里有且仅有可以通行的山口,玄奘写得非常准确。
2014年8月31日,侯杨方拍摄的“大石崖”(坎达尔山口),可能是有史以来它的第一张照片。(图/作者提供)
2014年8月31日,我从海拔3800米一直爬到了海拔4900多米。这个山口是当地牧民一直走的,即使现在有公路,他们也觉得走公路要绕很远,索性就翻过来。山口附近有很多牦牛,夏天,山口附近覆盖着厚厚的雪。2017年再次翻越的时候,我们遇到了暴雪,但下去的时候看到了四道彩虹,景象奇绝。
玄奘到达他人生的最高点后,“大崖东北,逾岭履险,行二百余里,至奔穰舍罗”。有且只有这条路线符合玄奘记录的方向与里程,它也一直为当地塔吉克民众经常使用。
2013年4月第一次去帕米尔高原考察的时候,4月17日一大早,在从坎达尔山口向东北走的河谷里,我突然发现车窗左侧有一棵巨大的树,正好在两河交汇处,至少要10人合抱才能把它围起来。这是一棵阿富汗杨树(Populus afghanica),估计已经有3000年树龄。这意味着玄奘从那经过时,这棵树已经1600年,也就是说它是目睹玄奘取经的唯一的生命,说不定玄奘还在树下乘过凉、吃过饭。
2013年4月17日,在河谷中央的特都拿河与孜拉甫夏河交汇处,侯杨方发现了可能与玄奘有过交集的大杨树。(图/作者提供)
玄奘描述,奔穰舍罗“葱岭东冈,四山之中,地方百余顷,正中垫下。冬夏积雪,风寒飘劲”。这正是翻越坎达尔山口后,玄奘到达的地方。“地方百余顷”,在崇山峻岭之中,如此大面积的平地非常罕见。2014年4月考察前,在喀什与当地干部座谈时,提到此地,我与喀什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丽不约而同地道出“大同”这个地名。
彼时,玄奘翻越坎达尔山口,沿特都拿河向东北行——特都拿河后与孜拉甫夏河(突厥语,意为铺满黄金的河)交汇,称为“大同河”——一路至大同。大同乡所在的阿依克日克意为“月光难以照到的地方”。夜宿大同,四山环抱,山影魆魆,确有同感。至大同当日,只觉绿洲绵延,河谷平坦宽阔。
奔穰舍罗的杏花。(图/作者提供)
离开奔穰舍罗,玄奘“从此东下葱岭东冈,登危岭,越洞谷,蹊径险阻,风雪相继,行八百余里,出葱岭,至乌铩国”。古代的乌铩国即为今日的莎车绿洲。
喀什地区拥有国内最丰富的葱岭丝路资源,风光奇幻绝美,又有玄奘、高仙芝、马可·波罗等丝路著名人物经过的故事,结合自然与人文之美,是开发丝绸之路文旅、运动资源的胜地。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总646期
原标题: 从喀什出发,重走丝绸之路
作者丨侯杨方
喀什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