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涔之山,汾水出焉。峰峦叠翠、松涛林海的管涔,是三晋母亲河——汾河的发源地,是出塞的桑干河、东去的滹沱河、入黄的岚漪河和朱家川河的上游区域,更是“华北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护生态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省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以下简称“管涔林局”)始终围绕建设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水源涵养林区为目标,以智慧化管护建设推动林草资源保护,以提升造林工程质效推进国土绿化,以科学经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全力营造三晋水源地生态圈,为山西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基础。

用心守护汾河源头

这里是华北落叶松的故乡。
霜降过后,管涔林局马家庄林场的万亩标准林,褪去深绿的外衣,换上金黄的秋装。远远望去,一棵棵树木高大挺拔、干形通直,与晴空白云一道勾勒出秋的绚丽。穿梭林间,厚厚的松针铺满脚下,遍地金黄厚实绵软,与步道秋千一同蕴透出秋的静谧。
“这片林海是以华北落叶松为主的天然次生林,面积近1万亩,亩蓄积量24立方米,是管涔山林区最具典型性、代表性和独特性的优良林分,也是我省最优良的华北落叶松种质资源和基因库。科学保护、监测是必须做好做细的。为考察树的生长速度,我们会从胸径、高度、蓄积量等方面做出标记和编码,便于下一年进行比对得出结论,对树木精准化管护有利。”马家庄林场场长罗志强说。
标准林只是管涔林局科学管护的一个缩影。作为山西省重要的水源涵养用材林基地,管涔林局始终坚持把林草资源综合保护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林长制为抓手,充分发挥各级林长作用,将全局管护面积细化分解为297个责任区,设立53个森林管护站,将管护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片林。
“我们守在汾河源头水源涵养区,职责就是保护好这片森林,保护好水源地,就和看着自家孩子成长的感觉一样。每天把辖区基本转遍,用GPS拍照上传了林木情况,我这心里才能踏实。”刚早上8时,秋千沟林场大梁管护站管护员冯保平已经在管涔山走出了五六公里的山路。
为加大保护力度,管涔林局在汾河源头区域安装了13套远程防火预警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在重点管护站、重要路段安装了22套监控设施,对进入林区的人员设置手机防火短信提示,在主要路口安装红外感应语音警示器,形成山上与山下、人防与技防、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立体管控网络体系。“多年来,林区未发生森林火灾、蔓延性有害生物灾害和大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林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水源涵养能力不断提升。”管涔林局副局长王少渊表示。

持续播绿科学修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清澈的源头活水离不开森林的涵养,森林将雨水悉数收纳又缓缓释放,一棵树一年能蓄5吨水,且森林质量越高水源涵养能力越强。
管涔林局始终坚持“近自然经营”和“长期性、常态化、长效化”的理念,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分稳定性、培育健康森林为目标,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景观提升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功能目标的林分类型,在精准选择有代表性样地的基础上,采取差异化和精细化的方式,设计出多种林分、多种技术、多种景观的经营措施,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
在羊圈沟林场森林抚育工程现场,像小山一样的干树枝整齐地放置在树下,为了区分抚育前后的林分效果,林场特意用分界线圈出1亩纯自然更替的树林做对比。
“近10年,羊圈沟林场对林相较差、密度不均的2000余亩森林进行了不同强度的3次抚育作业,改善了林木生长环境,提高了森林质量,为全局森林抚育工作树立了样板。”羊圈沟林场场长余凯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管涔林局协同推进“扩绿、补绿、护绿”,围绕沿黄流域与吕梁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坚持“林地林用、草地草用、专地专用、耕地不用”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与宁武、神池、五寨、岢岚、偏关、河曲等周边地区大力开展合作造林,实施完成人工造林60万亩,全面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加强了生态修复保护的力度。
和森林相伴守护源头的还有草原。森林蓄积雨水,草原留住积雪,每年10月中旬降雪,第二年6月雪融化再补充到山林中。管涔林局通过设置防护网严格禁牧,促进草原植被的自然更新与修复;对于草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产生侵蚀沟、基岩裸露等区域,实施人工治理,通过修筑排水渠、拦截坝、外运客土填平等方式进行修复,同时采取撒播草籽促进草原植被的自然更新与修复,推进草原生态状况持续好转。“今年局里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2万亩,新补种的草皮小的只有巴掌大,大的不过1平方米,但就是这一点一滴留住了整个草原。”高桥洼林场场长宗彦平说。

全力激活生态潜力

暖阳下,雷鸣寺旁,一处水塘,清澈宁静,宛若明镜,蔚蓝天空、如烟薄云倒映其中。波光映衬潭壁,“汾源灵沼”越发灵动。
“10年前和朋友第一次到这里游玩,就被深深吸引。这次专程带着家人来感受汾河源头的细腻静谧。没想到,这里水更清了,景更美了。正如一句古诗所言,‘君不见管涔汾源大车轮,平泉丈八玻璃盆。’”品尝过源头清泉的河北游客邵长臻展示起自己相机中的美景。
管涔林局林区全境处于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黄河上中游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有山西省乃至华北地区最精华的森林资源,素有“华北绿色明珠”“五河源”的美称,特殊的地质地貌,孕育了集山景、林景、石景、水景、草景为一体的特色景观和旅游资源。独具一格的荷叶草甸、雄奇险秀的芦芽盛景、珠联璧合的天池湖泊、鬼斧神工的支锅奇石、饱经沧桑的悬崖栈道……处处引人入胜。
管涔林局紧抓全省倾力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有利时机,立足华北水塔综合保护,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森林生态区域规划布局了10处森林康养基地,初步形成以芦芽山为中心的森林康养大生态圈,总面积达11.06万亩,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树龄在50年—100年的大梁林海总会有大量游客驻足,体验远眺林海的畅快。每到秋天整个大梁林海还能看到层林尽染的树木挂满丰硕秋果。”秋千沟林场场长尹俊寿说。如今,静坐树下,谛听“千年暗河”奏出透亮乐曲;信步林间,欣赏旱地荷叶舞出曼妙之姿,早已成为管涔的一大特色。
“以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水源地生态圈为目标,以落实林长制为抓手加强林草资源保护,以推进国土绿化为牵引提升造林工程质效,以森林科学经营为主题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全面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保护好我省母亲河源头,守护好弥足珍贵的生态本底,捍卫好‘华北水塔’,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王少渊表示。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