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的一些家庭领先绝大多数人,提前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相信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当年拨号上网时那熟悉的“滴滴”声。

互联网的出现第一次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也在人们面前被展开。在开阔了眼界的同时,许多年轻人也收到互联网的影响,日后走上了相关的发展道路。

不过如果说除了网上的信息,还有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话,恐怕要属互联网初期的恐怖传说——“电脑病毒”了。自从连上了网络,各种恶性病毒就开始泛滥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的电脑病毒有多么恐怖?因为它的出现而问世的杀毒软件又是什么呢?

电脑病毒

如今的网民们对于电脑病毒的恐惧,似乎并没有当年那样如临大敌了。究其原因既包括生活条件提高,“修不如换”的考虑,也从侧面说明了电脑病毒的威力早已大不如前。

曾经的电脑病毒有多么出风头呢?可以说它既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曾经因为破坏力惊人而成为诞生年份的记忆关键词。没错这个例子指的正是“熊猫烧香”。

电脑病毒本来是由网络黑客编写的,具备传播性和极大的数据破坏性的电脑程序。尽管如今的电脑病毒大多是为了攫取利益,盗用他人账号以侵吞财产等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在那个互联网的新兴时代,更多的电脑病毒被设计出来却仅仅是为了炫耀编程技术。“熊猫烧香”的出现正是这个目的,创造出这个破坏力巨大的病毒的人名叫李俊。

一旦计算机感染了这种病毒,最大的特征就是运行软件后,播放一副卡通的熊猫图像。与此同时,硬盘中的各种格式文件会在短时间内被感染,病毒本身还会阻止杀毒软件工作。

由于其感染性极强,只要在一个局域网内有一台电脑感染,很快将会蔓延至所有的主机。更富传奇性的是,最终解决病毒的方式并非编程之功——警方直接逮捕了李俊本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李俊交出该病毒的基本设计代码后,病毒才被破解消除,这场危机也终于慢慢过去。虽然从病毒出现到被消除只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可是却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了阴影。

从那之后似乎一夜之间,神州大地上的互联网圈里,就涌现出了不止一个生产杀毒软件的公司。众多被电脑病毒吓坏了的人们,也下载了各种杀毒软件以备不时之需。

当时的杀毒软件市场,被称作国内软件的战国时代,大大小小的各式杀毒软件不断推陈出新,能够在付费市场上分一杯羹的厂家,几乎都有着自己的“独门绝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杀毒软件

曾经的杀毒软件在装配新电脑的过程中,占据着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有的时候其重要性甚至仅仅排在系统之后,远超其他用于娱乐和工作的软件地位。

正因为地位不凡,所以在曾经的杀毒软件界也是存在“鄙视链”的。通常在网络上免费获取的杀毒软件,基本上排在鄙视链底层,站在最高点的无疑是重金购买的精美光盘版本。

不过即使再知名昂贵的软件,也不敢夸口能够对付任何病毒。这也就逼着人们不得不花重金买完正版,还需要购买其他软件作为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按照当时的病毒划分,可以分为攻击dos系统和Windows系统的,感染不同各式文件的,甚至专门针对某一类杀毒软件的。

正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一想到网络上那些逮住正版杀毒软件漏洞的病毒,人们的不安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当即开始寻找针对这种极具针对感的病毒的杀毒软件。

说到收费的杀毒软件,可能要属“诺顿”了。这家企业早在本世纪初就一举登上了世界第一大杀毒软件的宝座,并在那个年代以年收入超五十亿美元的成绩傲视群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诺顿软件可以算是众多互联网用户的杀毒“白月光”。此时国产的一众杀毒软件也不甘示弱,瑞星,金山等公司推出的收费软件,同样在杀毒领域出了名。

作为个人的计算机用户都不息花钱买安心,更何况各大需要网上办公的公司,他们更加承受不起因为病毒带来的风险,可以说千禧年前后是网络安全人员的职业高光时刻。

不过一切都因为市场发展方向的变化,随之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新的电脑操纵系统在设计时,就携带了很强的杀毒与防火墙功能,大部分的病毒将无法威胁到计算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个重要的标志是,作为免费杀毒软件代表的360软件异军突起,成为了国内电脑系统中普及率最高的软件。凭借360在日常使用中的优异表现,免费杀毒也逐渐成为了主流。

自此免费杀毒软件,在和付费软件的市场争夺中占据了上风。作为自带高强度防火墙等措施的操作系统的补充,人们发现免费的软件已经足够了。

这是付费软件走下神坛的开始,同时也是杀毒软件整体行业风光不再的起点。如今的人们不是不知道电脑病毒,而是感觉距离自己很遥远,能够遇到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诡异的是,当人们重视电脑病毒时反而是它风头正劲,不断推陈出新的时候;而当人们显得“麻痹大意”之时,电脑病毒似乎也在不经意间偃旗息鼓了。

杀毒软件的没落加上电脑病毒的近乎绝技,让人们不由得心中疑惑:从来都是“飞鸟尽,良弓藏”,可是杀毒软件和病毒之间,为什么是“良弓藏飞鸟尽”的先后顺序呢?

是否可以猜想从前的电脑病毒,就是某些杀毒软件公司为了卖收费软件,从而偷偷创造出来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过境迁的互联网环境

这种观点在网上虽然算不得主流,但相信的人也不在少数。因为从古至今这种“猫鼠一家”的勾当,在许多行业并不少见,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游戏规则。

基于这个逻辑,每个公司之间的软件各有绝活,也有着不同的缺陷弱点也就可以理解了。如果是人为创造的病毒,那么针对竞争软件但可以被自己软件杀灭也就是必然的了。

出于整个行业的利益考虑,虽然大家都是竞争关系,彼此可以说是最大的对手,但却自然的保持着一种默契的统一态度,即无论如何不可对外人说出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造成了电脑病毒屡杀不绝,在杀毒软件不断升级的时候,病毒也同样如有生命一样在升级。正常追逐的游戏永远都不会落幕——除非改变游戏规则。

免费杀毒软件的出现,可以看做是破坏“行规”的第一步。以往靠着用户付费买单的盈利方式,被更先进的免费软件,营造宽松却广泛的人群定位培养潜在粘性的方式取代。

而电脑操作系统的改良,更是给了付费杀毒软件以沉重一击。通过强力的防火墙和系统自动还原功能,不但杀毒软件失去了用武之地,人们也不再需要频繁的重装系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更多的改革出在现实层面,正如电脑病毒出现的最初目的一样,当互联网法律法规逐渐完善的当今,无论是攫取利益还是炫技都需要承担巨大的法律代价。

按照如今的网络招聘待遇来比较,一位普通的大企业网络安全工程师的月收入,通常在数万元以上;如果非要把自己的技术不用在正途,那么等待这位“天才”的将是牢狱之灾。

任何一个正常人恐怕在现在的形势下,都知道应该怎么选。当这些数不清的网络“黑客”纷纷洗白,成为了各大公司的权威人才后,为了展现才华的“恶作剧”也就越来越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直到今天,电脑病毒是否是杀毒软件公司创造的,或者在制作者背后有着它们的影子这件事,没有明确的证据和具有说服力的自证,但其实真相如何已经不再重要了。

电脑病毒与杀毒软件,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事物永远是事物,隐藏在其背后的客观规律和逻辑关系,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东西。

电脑病毒如此,真实世界中能够让人类感染的病毒更是如此。曾几何时,生产“疫苗”的国家正是研制“病毒”的真凶,这个血淋淋的现状如此真实,却又让人感到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正如杀毒软件的破局一样,想要打破现实的“病毒”诡计,我们仍然需要从改变游戏规则出发,尽管这样做并不容易,但为了国家的未来却是不得不去做的。

参考资料

1《谁“杀死”了杀毒软件》

2《浅谈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运用》

3《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分析》

4《杀毒软件与网络安全研究》

本文由“脑洞馆长”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