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小马来当地旅游,因为自己的手机拍照不清晰,所以想要换一部手机,拍下自己旅游的场景。随即,小马就来到了一家苹果手机专卖店,花了11999元买了一部最新款苹果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付款之后,店员热情的告诉小马,店里有活动,只要充值成为店里的SVIP,就能够享受以旧换新,以及碎屏可以免费更换等服务,小马觉得这个活动不错,于是店员让小马输入锁屏密码,随即拿着小马的手机来到前台。

经过一番操作后,小马被从白条划走了6200元,这下小马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是贷款购买的服务,而且,原本以为手机壳和钢化膜是免费的,付了款之得知,手机壳468元,钢化膜466元,对于这两笔费用,小马并不认同,小马认为这是商家诱导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即,小马将此事反映给了相关部门,让人意外的是,在投诉之后,商家工作人员竟然将拍好的投诉完整工单给小马发了过来,小马顿时感觉后背有些发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小马也并不打算这么就算了,随后找来了媒体,媒体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来到了这家店,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店里的一个活动,只要信用分足够,就能参与,而且还能获得100元到1000元的补贴,在此期间,你的额度就会被暂时冻结。

比如你有5000元额度,这次冻结了4000元,那么你只有1000元的额度了。

记者表示,这不就是借款消费吗?这时候店员才表示,你这样理解也差不多。

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补贴活动,就是消费者购买新机后,再花钱购买各种售后服务,而这笔钱也是通过各大平台借款消费,小马正是购买了碎屏险以及手机壳和钢化膜等售后服务,才白条支付了6200元。

随后,店家将小马的签字确认的保障服务单子拿了出来,店长表示,这都是店员帮着他一条条勾选后,由小马签字确认的。

小马表示,因为轻信了对方一开始说的免费,所以就没在意就签了字。

店家表示,按照活动总费用7300多元减掉小马已经消费的费用,退还4000元,也就是小马自己再还3000多元。

最终,小马同意了这个方案,双方纠纷才告一段落。

网友:这是欺诈,应该报警

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说:“我之前在手机店上过班,卖给顾客手机,再推给顾客碎屏险等服务,纯粹的文字游戏,说不花钱,其实就是用你的额度支付,没有办法为了业绩,6000元能提成至少600元。”也有人说:“信息怎么泄露的?算不算内外勾结?”“这个已经不是简单的消费问题,而是欺诈,应该报警,以诈骗罪起诉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律师: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对此,头条号认证作者 @大兵叔叔从法律角度进行解读。

从本案来看,店员实际上是误导了小马购买了售后服务,并不是说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小马财物的行为,对此,商家的做法,并不能构成诈骗行为。

但是,由于店员故意诱导了小马,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侵犯了小马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是一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不仅如此,由于店员的误导,实际上算是一种消费欺诈。

那么,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即小马可以要求退还6200元并要求三倍的赔偿。

《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33条有明确规定,应该对举报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将举报人个人信息、举报办理情况等泄漏给被举报人或者与办理举报工作无关的人员。

所以有关部门将投诉工单发给商家的行为,是违反上述法律规定的。

(帮帮团综合陕西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