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感人故事。那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数以万计的知青从大城市走向广阔的农村,去锤炼红心,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一九七零三月二十七日,北京知青刘利军一行七人(五男二女)来到了山西临汾地区的五道沟大队,他们是到这里来插队落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当时的五道沟大队是一个有七百多人的自然村,全大队有三个生产小队。第一生产小队的自然状况最差,人口也最少,还不到二百人。第二生产小队的人口最多,当时的统计人口是二百七十八人,人均耕地也最多。第三生产小队的人口是二百四十人,这个生产小队的人均耕地虽排第二,但三队的耕地平坦肥沃,粮食产量全大队最高。一队穷,二队副,三队穿着条绒裤,这段顺口溜,就是当时各个生产队的真实写照。

考虑到各个生产小队的具体情况,大队干部把北京来插队的这七名知青统一安排在了第二生产小队,成立了一个知青集体户。这七名知青居住的场所是大队原来的油坊,条件虽然简陋,但三间房子都搭建了火炕,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也一应俱全。

初来乍到,刚来插队的这几名知青还很难适应山区艰苦的生活环境,烧火做饭就成了他们的大难题。身为知青户长的刘利军自告奋勇,主动担起了伙头军的苦差。好在有乡亲们的帮衬,大家慢慢也就学会了烧火做饭,学会了劈柴挑水。

过了五一之后,五道沟大队的农忙也就拉开了帷幕,运肥耕地,耙地播种,天天忙的晕头转向。北京来的知青在社员群众手把手的言传身教之下,慢慢适应着繁重而又复杂的劳动,他们柔弱的肩膀也要挑起重担和现实生活中的压力。

当年秋收时节,在收割谷子时,刘利军不小心将镰刀割在了右腿上,瞬间鲜血就染红了裤腿,两个女知青看到那一幕,吓得呜呜大哭。第二生产队的队长张东晖赶忙跑过去用手按住流血的地方,并吩咐一名社员去叫他闺女张秋香来给刘利军包扎伤口。

张秋香是大队的赤脚医生,也是全大队唯一一名初中毕业生。消毒处理包扎好伤口,张秋香给了刘利军几片新诺明口服消炎药,因为刘利军的伤口挺大的,她担心伤口感染,还嘱咐刘利军按时找她消毒处理,两天换一次药布。

从此,刘利军和张秋香慢慢熟悉起来。因为刘利军是城里人,有文化,见多识广,张秋香对刘利军颇有好感。渐渐的,两个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在那个年代,男女青年交往多一点,就会有人说三道四传闲话。当时刘利军和张秋香仅仅是谈得来而已,他俩谁也没往感情方面考虑。可队里的社员偏说他俩谈恋爱了,还说他俩亲过嘴了。原本没有的事情,被社员们的嘴巴一加工,假的也成真的了。为此,张秋香被她母亲狠狠骂了一顿,刘利军也被张队长警告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因为自己,让别人也跟着受委屈,张秋香心里感觉对不起刘利军,刘利军也觉得对不起张秋香。两个受了委屈的人互诉委屈,互相安慰,他俩的心竟紧紧贴在了一起。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恋爱自由,谁能阻挡?这两个情投意合的年轻人,要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他俩要公开恋爱了。

说句实话,张队长夫妻对刘利军的印象非常好,他们从心里喜欢这个大城市来的知识青年。刘利军不光是长相好,勤劳能干还很善良,可一想到人家是城里人,张队长只能摇头叹息了。

转眼就到了一九七三年的秋天,来五道沟大队插队的那两名女知青和一名男知青已经通过招工陆续进城了。刘利军也有进城的机会,他因为心里放不下张秋香,竟主动放弃了招工进城的机会。为此,张秋香感动得热泪盈眶。

对于刘利军和闺女的感情问题,张队长是棒打鸳鸯坚决反对他俩在一起。他多次对张秋香说:“闺女,你就早点死了这条心吧,人家是城里人,早晚要回城的。就算我答应你和他好,最后吃亏上当的还是你。长痛不如短痛,你也不小了,赶紧在咱们这找个好婆家嫁了吧。”

对于张秋香和刘利军的感情问题,村里人也都说不可能的事情,都说张秋香心气太高,人家一个城里的知识青年,怎会娶你一个农村姑娘?对此,张秋香不以为然,她觉得刘利军对自己是真心的,他绝不会扔下自己一个人回城。

一九七五年秋天,五道沟大队得到了一个推荐上大学的名额,这个名额非刘利军莫属。因为留在五道沟大队的这三名知青,就刘利军是高中毕业生。

起初,张秋香以为刘利军不会去上大学,他曾答应自己一辈子扎根五道沟大队,一辈子陪伴在她张秋香身边。可当刘利军得到这个名额时,他竟非常痛快地接受了,他要去上大学。

办理完相关手续,刘利军很快就接到了来自省城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看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张秋香的心都碎了,她跑到村外的小河边偷偷哭了一下午。

临离开五道沟大队时,刘利军扑通跪在了张队长面前,举手发誓说:“这一辈子,我刘利军非张秋香不娶,若不兑现承诺,不得善终。” “利军,你善不善终我不管,你和我家秋香的事情我是不会同意的,棒打鸳鸯的恶名我认了。从此以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求你不要再和秋香纠缠了。”张队长说完,抹着眼泪躲进了里屋。

刘利军带着深深的眷恋,带着乡亲们的祝福去了省城。刘利军离开五道沟大队以后,张秋香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脸上的笑容不见了,话语也少了,经常一个人望着远方发呆。看着闺女痛苦的样子,张队长夫妇心里就像针扎刀割一样难受,他们只能安慰自己的闺女,劝她早日选个好人家嫁了。在那时,一个二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早就结婚生子了。

自从刘利军离开五道沟大队,他就如泥牛入海,再也没了消息。不管父母怎样劝解,张秋香死活也不吐口嫁人,她说这辈子除了刘利军,谁也不嫁了。刘利军真的不回来了,她就一辈子不嫁人了。漫长的等待,心里有多苦,外人难以想象。

半年后,张秋香收到了刘利军的第一封信,他说不论他父母怎样阻止、怎样反对,他一定兑现自己的诺言。

三年的时间像一辈子一样漫长,张秋香头发都等白了,刘利军还是没回来。这三年的等待中,村里人的冷言冷语就像刀子一样,割的她身心俱伤,她都动过死的念头。但一想到刘利军的海誓山盟,她心里就燃起了希望。

一九七八年的秋后,刘利军突然来到了五道沟大队,出现在了张队长一家人面前。看到面容憔悴的张秋香,刘利军泪如雨下,心如刀割,他紧紧抱住张秋香说:“秋香,我爸妈答应咱俩结婚了,你马上跟我去见我父母,他们同意咱俩结婚了。”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初,张秋香在太原和刘利军举行了婚礼(刘利军毕业后分配在太原工作),一个二十五岁的农村大龄女青年,总算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她的父母和姐姐弟弟如释重负,总算可以抬起头来看人了。

改革开放后,张秋香在公婆的帮助下,她承包了一家大酒店,现在的张秋香虽已年近七旬,可她的干劲还很足,酒店的经营她还要亲自过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九十三岁的老队长张东晖老大爷说起当年棒打鸳鸯的事情,他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他说没想到利军这孩子这么信守诺言,也没想到利军会娶一个农村姑娘。利军这孩子真仁义,这辈子能有利军这样的女婿,我值了。

作者:草根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