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作为连接我国大陆与台湾岛的水域,平均宽度为180公里,深度约为60米,是一岛链的要塞,同时也是两岸的主要矛盾点。为阻止大陆可能的登岛行动,台湾部署了大规模的反舰制导体系,企图打造“制导之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拥有的反舰制导体系和部署情况

根据公开资料,台湾拥有两种主要的岸基反舰制导体系——鱼叉制导和雄风制导。鱼叉制导系从美国进口的亚音速反舰制导,射程达到150公里,速度约为0.8马赫,既能海面巡航,又可进行末端俯冲,具备些许的隐形和突防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自行研发的岸基雄风制导系列,涵盖雄风一型、雄风二型与雄风三型,射程自50至300公里不等,速度为2.5至3.5马赫;采用高空发射及末端机动的攻击模式,具备强大穿透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媒体透露,台将于2026年前构建15座反舰制导基地,其中6座布设岸基鱼叉制导,其余为岸基雄风制导,并在台中清水设立反舰制导指挥中心。这些基地将覆盖台湾海峡,构成一张“反舰制导网”,对大陆军队的两栖登陆构成巨大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反舰制导体系与作战效能分析

尽管台湾拥有众多反舰制导,但作战效能并不显著。首先,台湾反舰制导技术水平不足,重要装置如雷达、制导、通信等均存在不足或落后。以岸基鱼叉制导为例,所采用的AN/TPS-59雷达体系老旧且测距精度不高,易受干扰,可被欺骗。

其次,台湾反舰制导体系的火力密度与持久作战能力有限。以岸基鱼叉制导为例,其发射车仅能搭载4枚制导,依赖于固定发射井,机动性与隐蔽性受限。岸基雄风制导虽然能搭载8枚制导,但得在开阔地实施发射,增加暴露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台湾反舰制导体系的指挥控制与信息融合力度不足。例如,台湾反舰制导体系缺乏有效的预警与侦查手段,如预警机、无人机、卫星等,无法实时获取大陆军队的动态与目标情报。同时,台湾反舰制导体系缺乏有效的联合作战机制,如指挥网络、数据链、火控体系等,无法实现各种平台武器的协同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台湾反舰制导体系虽然在数量上有些许优势,但是在质量上有很大劣势,其对大陆军队的威胁程度并不高,其作战效能也不可靠。相反,台湾反舰制导体系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因为它们成为了大陆军队打击的首要目标,一旦被摧毁或压制,台湾海峡的防御就会形同虚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运用空中优势、电子战、隐形技术及远程打击策略实现登陆路径的展开?

实际操作中,我国大陆军队拥有多种有效手段应对并打击。首先,利用空中优势,派遣5代战斗机、轰炸机、攻击机等针对台湾反舰制导体系实施空中打击。

如,歼-20利用其隐身特性和超视距作战优势,伺机对台湾反舰制导体系进行突然袭击;轰-6K远程轰炸机借助其远程打击能力,在安全距离外用精准行动攻击反舰制导体系;歼-10C通用战斗机因其多元的武器配备,在空中压制或摧毁敌方防空火力后进行低空突防或俯冲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借助电子战策略,干涉台湾反舰制导体系的运作或误导其行动。

具体来说,电子战飞机可依靠其强大的电子对抗实力,通过在空中干扰或毁损敌方雷达、通信、数据链等重要设备,破坏其获取目标信息的过程或误导其接收误解的信息。

电子战部队则可依赖其灵活机动的部署,陆地或海上干扰或欺骗敌方各个重要设备,让其无法获取目标信息或得到错误情报。此外,电子战武器具备特殊功能,可在空中或海上投射干扰弹、诱饵弹、诱饵无人机等对抗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以上措施,您认为还有哪些其他作战体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