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林原是北京德胜门外的一座佛寺,清末在寺内创设“京师习艺所”,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劳动改造机关。民国时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京师第二监狱”。

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北京战犯管理所”,这里关押了100多名国民党高级战犯。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本着“一个不杀,分批释放”的原则,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选取了其中十个最为突出,“确已改恶从善”的十位国民党高级战犯予以特赦,并给他们妥善安排了生活出路。

1、王耀武(1904年—1968年):山东泰安人,黄埔军校第三期,在济南战役中被俘。特赦后被安排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北京病逝,终年5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耀武

2、杜聿明(1904年—1981年):陕西米脂人,黄埔军校第一期,蒋的“救火队长”,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特赦后安排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杨振宁先生的岳父。北京病逝,终年77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聿明

3、陈长捷(1892年—1968年):福建闽侯人,保定军校第七期,在平津战役中被俘。特赦后安排为上海市政协文史专员。上海自杀,终年7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长捷

4、杨伯涛(1909年—2000年):湖南芷江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七期,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特赦后安排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北京病逝,享年91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伯涛

5、郑庭笈(1905年—1996年):海南文昌人,黄埔军校第五期,击毙日本“钢军”将领中村正雄,在辽沈战役中被俘。特赦后安排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北京病逝,享年91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庭笈

6、邱行湘(1908年—1996年):江苏溧阳人,黄埔军校第五期,在洛阳战役中被俘。特赦后安排为江苏省政协文史专员。南京病逝,享年8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行湘

7、宋希濂(1907年—1993年):湖南湘乡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有“鹰犬将军”之称,解放大西南在大渡河沙坪被俘。特赦后安排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纽约病逝,享年8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希濂

8、曾扩情(1895年—1988年):四川威远人,黄埔军校第一期,著名大特务,解放大西南在重庆被俘。特赦后安排为辽宁省政协文史专员。本溪病逝,终年9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扩情

9、周振强(1904年—1988年):浙江诸暨人,黄埔军校第一期,蒋浙江老家亲信之一,在浙江金华被俘。特赦后安排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杭州病逝,享年8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振强

10、卢浚泉(1899年—1979年):云南昭通人,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八期,在锦州战役中被俘。特赦后安排为政协云南省委员会秘书处专员。昆明病逝,享年8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浚泉

毛主席在七千人大会上对特赦做了最好的注脚和辩证关系说明:“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之下,不杀他们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了不利,这样的人杀了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的就要来比,许多人都要被杀。而且杀了他们,一不能增加生产,二不能提高科学水平,更不能强大国防,收复台湾。并且他们既然是俘虏,我们一直提倡优待俘虏,杀俘虏历来名声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