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其不幸程度而言,2011年3月11日足以载入史册了。这天中午在日本东北部,一场大地震永久性地改变了数百万人的生活。地震在福岛地区引发的核灾难夺走了上千人的生命,并造成了数百亿美元的损失,整个地区遭到严重破坏,事实上已不再适合居住。

令人遗憾的是,在处理此类灾难性事件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错误的讯息和轻描淡写的官方宣传大行其道,使得完全没有戒心的民众被严重误导。灾后,他们过早地返回了家园,而且盲目地相信其所处环境是安全的。然而很不幸,严酷的现实是数千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因挥之不去的致命辐射而患上后遗症,并慢慢地死去。

甚至在十二年后的今天,日本方面仍在玩弄沉默、隐瞒和欺骗的手法。例如,在2023年10月25日发生的另一起核事故中,有四名东京电力公司的员工受到放射性废液溅射。这个消息被迅速地封锁起来了,媒体对此几乎只字未提。到底发生了什么?究竟有多少人受到了伤害?该事件对这一地区又意味着什么?问题一个个提出来了,你却得不到任何答案。

2023年11月2日,东京电力公司启动了第三批核污水排海。本轮排放的核污水总量仍将在7800吨左右,排放预计持续17天。人们不禁要问,国际社会为何继续对此袖手旁观?

毕竟,人人有权享有清洁环境、清洁饮用水和清洁的海洋资源。同样,知情权也属于公众的基本权利,尤其在特殊的情境下,人们更应该及时地被告知事实真相。然而,如果公众不能随时了解事情的进展,人们只能靠谣言、假新闻或者自己去寻找各种蛛丝马迹,以构建事实。恕我直言,剥夺公众的知情权是对人类的犯罪。

如此操作抑或还有其他原因?难道是出于对全球经济利益的考量吗?

数月前,日本启动了第一阶段核污水排放。中国和俄罗斯为了保护本国公民的健康,立即宣布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一向"行为怪异"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领导下,欧盟却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且十分危险的道路。也许是基于振兴经济,抑或是自身财力雄厚,总之欧盟仍在进口日本的海产品。但愿它们美味可口……

作者:奥地利独立记者、专栏作家马丁·索罗斯(Martin Sörö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