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锤”咖啡馆引流下,栗峪口村一到节假日游客爆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土锤”咖啡馆引流下,栗峪口村一到节假日游客爆满。

当打着“新潮”标签的咖啡,与带着“泥土”气息的乡村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秋日午后,约上三两好友,在村里的咖啡馆感受一下乡村独有的安静与浪漫。绿意萦绕中,眼前是田野,背后是村居,韵味十足;乡间小路上,喝一杯咖啡,品一缕乡愁,好不惬意。

这两年,随着陕西高标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些原本在城市才能见到的咖啡馆悄然向农村“下沉”。与此同时,这种被称为“村咖”的新兴业态火速出圈,背后隐藏的不仅是年轻人回归乡村的迫切愿望,更是乡村旅游火爆、乡村魅力激增的真实表现。

“村咖”兴起 带火乡村生活

群山环绕间,淡淡的焦香从一旁的咖啡店飘来。还没走到门口,大喇叭里传来的“陕普”就已足够吸引人:“喂,喂,村民朋友喝不喝咖啡?好喝得很,好喝得很!”

10月19日,西安市鄠邑区石井街道栗峪口村,柏油路旁的大喇叭正循环播放着这段话,浓浓的陕西腔令人亲切。另一侧的马路上,喷绘在墙上的宣传语“让全村人喝上咖啡”更是夺人眼球。

坐落在终南山下的“土锤”咖啡馆景色别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坐落在终南山下的“土锤”咖啡馆景色别致。

这里是栗峪口村的“土锤”咖啡馆,一个开在秦岭脚下的“村咖”。白墙土瓦的咖啡厅就在村里的乡间小路上,稻草屋顶、藤编座椅和点缀其间的绿植,散发着清新自然的乡土气息。

既能眺望巍峨的秦岭,又能喝着咖啡小憩。这家去年10月才建成的咖啡馆,就在秦岭终南山下。虽然距离西安市区50公里,但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闻得到咖啡味而迅速走红,成为社交媒体上西安全城最受欢迎的网红咖啡店之一。

“我们的咖啡馆由村里的废弃粉石厂改造而成,之所以将地址选在这,就是看中了秦岭的绿色生态和乡村的田园环境。”“土锤”咖啡馆的创办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王绘婷2019年就相中了栗峪口村这块地方,随后用了近半年时间进行集中改造,从而建成了这座集咖啡、餐饮、书屋、文创展销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会客厅。

然而,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能接受“村咖”的。栗峪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利军一直以为,咖啡在农村是没有销路、没有市场的。但“土锤”咖啡馆的爆红颠覆了他的认知。

“生意好得很,有时候还得等位。不光咖啡馆红火,村上的人气也旺了,村民的手工艺品、土特产不愁销路。”从最初的质疑到现在的点赞,“土锤”咖啡馆的成功,也让王利军看到了乡村的另一面。

乡村引流“村咖”,“村咖”带火乡村。王利军称,如今栗峪口村每年接待游客30万余人,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200万元,产生集体收益50余万元。

乡村咖啡馆的兴起,其实并不在于咖啡本身,而在于乡村。“村咖”是一扇窗,以小见大。从这扇窗里,我们已经看到了现代乡村的无穷魅力。

“村咖”下沉 催生新兴业态

小小的一家“村咖”,如果和得天独厚的乡村生态资源禀赋和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结合起来,可做的文章很大。如今,这些隐藏在角落里的“村咖”,已经悄然催生了一批新兴业态,为我省的乡村就业提供了新出路。

“嫂子咖啡师”宋迺红为客人制作咖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嫂子咖啡师”宋迺红为客人制作咖啡。

45岁的宋迺红是栗峪口村的农民。前半辈子一直务农的她,如今也干起了“洋火”事,在“土锤”咖啡馆不仅当起了咖啡师,还有了一个洋气的英文名——Emily(艾米丽)。

“光我一个人,一天有时要冲50多杯咖啡。”见到宋迺红时,她正娴熟地为顾客冲泡一杯葡萄拿铁。那双常年干农活的粗糙大手拉起咖啡花来,竟有一种可爱的“反差萌”。

农忙时务庄稼,农闲时做咖啡。在“土锤”咖啡馆,还有10多位村民和宋迺红一样,会冲咖啡、会做西点,她们有一个共同的昵称——“嫂子咖啡师”。

“一到周末节假日,我和其他几个嫂子就忙得脚不沾地。算下来,一个月能拿4000多元工资,确实不少了。”对于眼下的这份工作,宋迺红感到很满意。

胡家庄村的“3耕”咖啡馆格外引人注目。(资料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家庄村的“3耕”咖啡馆格外引人注目。(资料图)

在鄠邑区玉蝉街道胡家庄村,有一栋大落地窗、暖白色墙的建筑,“3耕”咖啡馆就“藏”在这里。每逢午后是村民赵会媚一天中最忙的时候。她不仅要手冲咖啡、招呼客人,还要销售店里的农副产品和文创产品。

“我在这儿能发挥特长,不仅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手工编织,还学会了制作奶茶、咖啡等。”作为“3耕”咖啡馆的店长和村里手工艺品的主创人,赵会媚很享受这份工作带给她的快乐。

村民变成咖啡师,村庄有了新业态。今年,“土锤”咖啡馆联合周边的阿喵茶餐厅、机车展览馆和萌宠乐园等,形成了一个新“IP”——“减鸭村”,旨在将这里打造成一个让人放松、减压的文艺空间。而栗峪口村也通过发展精品民宿、研学旅游等新兴产业,带动周边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同在秦岭山下的胡家庄村,如今的“3耕”咖啡馆已经不仅仅只卖咖啡,还同步打造了“丝绸馆”和“香花馆”,用咖啡、蚕丝针织文创体验和香花手工体验,开辟出了新的乡村运营模式。

“村咖”走红 吸引创客返乡

开在村里的咖啡馆,不仅为乡村带来了客流,增加了人气,也刮起了一股“乡创客”返乡创业之风。

与城市相比,乡村的绿水青山、田园生活等,本身就是一种年轻人返乡创业的理想环境。同时,我省愈加给力的政策,也吸引着众多“乡创客”回流。

“喜鹊咖啡”的打卡亮点之一就是咖啡馆外的环山公路。(资料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鹊咖啡”的打卡亮点之一就是咖啡馆外的环山公路。(资料图)

在周至县马召镇辛口村的“喜鹊咖啡”,除了能品尝到醇香的咖啡外,还能欣赏到美丽的环山公路。

“喜鹊咖啡”原本是一间老旧的商店,红砖垒砌的旧房黑黢黢的。去年9月,村里的小伙李宏波带着两个“85后”店员回来,一块打理起了这家咖啡店。

“村上集体流转农户11间闲置危房,将旧商店改造为咖啡馆,并把旁边的荒坡地打造成休闲娱乐的咖啡馆广场。”李宏波说,现在咖啡馆的口碑已经做开,估计很快就能回本。

李宏波之所以回村,也是瞄准了这几年火热的“近郊休闲游”群体。辛口村南依秦岭、远望渭水,周至环山旅游公路穿村而过。依靠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当地规划打造了康养一条街。“喜鹊咖啡”就在这条街上。

“机车骑行、乐队演出、拍照打卡,一到周末,我们这儿热闹得很。看来,返乡这条路走对了。”“喜鹊咖啡”的走红,在李宏波的意料之中,这份来自乡村田园的“热气腾腾”,让他深感庆幸。

同样有此感受的,还有王绘婷。在考察了很多地方后,她最终将“土锤”咖啡馆定在了栗峪口村。“从咖啡馆出门就是8号旅游公路,沿线可达秦岭脚下的多个艺术村庄。”王绘婷说,在“土锤”咖啡馆的引流下,目前已有10多位热爱乡村的年轻人,参与到这里的乡村建设项目。

在这股风之下,鄠邑、长安等地趁势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遴选聘任具有乡村产业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把创业和就业、产业与致富紧密结合,用“村咖”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咖位”。(记者 赖雅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