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的快乐,谁都懂。知乎短篇的爽,谁不喜欢?就连短剧都是高密度爽点,就问你的多巴胺够不够。

无论上面哪一种,都是媒介。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介就是人的延伸。这个角度很有趣,为此他写了一本《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的延伸

人的延伸

通常,人认识世界就是用五感,用手脚、眼睛、耳朵、大脑接受信息。媒介能把五感扩展开。比如短视频,看到活动的图像,眼睛耳朵大脑同时调动起来,这就是感觉的延伸。这种延伸是对一个故事生动再现的体验感。

在作者眼里,媒介是什么呢?媒介是一种框架,它可以将内容组成为可以变读的信息,也可以组成其他的信息。衣服是皮肤的延伸,房子是体温调节的延伸。技术可以促成各种延伸。

媒介会影响人们的认知,媒介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显著的,但是人们往往很难意识到这种变化。

习惯看短视频的人,是不是很难再静下心来去看一个纪录片了?习惯看两分钟的短视频,是不是就看不进七分钟的视频?

这种变化潜移默化,要让人们意识到这种变化就要对比媒介改变前后的不同影响。

只要带有信息特征的东西,都能成为媒介。甚至传谣言的人也是媒介,TA将扭曲的信息传递出来,更多的人接受它,形成自己的看法,或许是偏见或许是短视。

总之,人的感觉是媒介的延伸,媒介的信息促成我们认知的形成影响,人就像社会中的产品,随着信息与媒介的变化,不断被塑造人,最终形成一个个独特的社会。所有这些都是一种媒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媒介的变化是个革新

媒介的变化是个革新

作者认为,古登堡印刷术改变了知识信息的传播方式,而电的出现也改变了传播方式。

前者让人们的五感功能集中于视觉文字信息,原始人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退化了。后者又重新打开了人的耳朵,将人从单一的文字书面上拉回现实五感的生活。尤其如电影、电视、广播的出现。

马的出现让信息传递变得飞快,相应的道路就建设起来,一个信息沟通网络就建立了。电报的出现更快地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从书面信息的传递变成了声音的传递。电话再进一步,让所有人都需要聚精会神地面对即时信息。这也印证了现代社会的人因为电的出现重新进入五感广泛运用的状态。

现代人和原始人在这一点上意外地达成了新的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冷热媒介

冷热媒介

作者基于信息接受者的参与程度把媒介区分为热媒介和冷媒介。

热媒介是指那些高清晰度的充满数据信息的媒介,冷媒介是指那些低清晰度的,信息比较匮乏,有留白的媒介。

对于热媒介来说,读者的参与度比较低,对于冷媒界介来说都觉得参与度比较高。

热媒介不需要考虑读者的参与度,它具有排斥性,专门将信息分割化,这样才能加速信息的流通。

冷媒介具有高参与度,对读者有包容性,需要读者自己进行补充信息。

最常见的冷媒介有文字,热媒介有照片,电影。至于是不是绝对如此,那就不一定了。毕竟参与度是个很主观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将信息传递的工具视作媒介,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世界上各种事物上。尤其当用这个视角去看待各种工具时,会看到另一个世界。所以这本书是新闻传播领域中有着无可撼动的经典。

唯一问题在于作者故意用一种非常松散的风格书写。作者列举各项媒介的发展,同时会对比其他媒介。乍看之下会觉得行文松散,其实里面信息量又非常巨大。要仔细阅读的话,非常考验耐心。

马歇尔认为这样能够打破人的固定思维模式,人有识别信息的模式,长久地在媒介影响下形成固定。用一种松散的方式写作,促使读者去捕捉思想的火花。

不得不说,这做法是在考验快速生活中的现代人。

如果耐心很好,那么建议可以自己读一读,领略一下作者提出的观点魅力究竟在哪里。

最后应当记住马歇尔的这句话:媒介即是信息。

【文/云玖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声明:玖弋阁 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

玖弋阁,一周一书评,更多新书更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