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如今已诞生11年了,曾几何时它被我们用来分享生活点滴、工作动态的平台,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设置朋友圈的可见范围、时间,甚至有些直接关闭了朋友圈,但这也并不能代表什么,也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在性格,有的人完全是看心情。

在江苏徐州,求职者小玉在智联招聘平台投递简历求职,与一公司人事加为好友后,对方竟直接发了大段语音质疑小玉性格封闭、不开放,原因是没对他开放朋友圈。对方甚至出言“你脑子有问题吧”来进行语言攻击。

女生求职没开朋友圈被HR质疑性格封闭:超2亿用户设置仅3天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玉表示自己和对方不熟,就设置了仅聊天的选项,但因此受到辱骂,觉得很不可思议。小玉并没有忍气吞声,她迅速向智联招聘平台投诉了这一事件。

网友们对于小玉的遭遇也有自己的想法。有网友认为小玉的做法没问题啊,求职过程中遇到这种事情就应该及时投诉;也有网友认为现在的朋友圈已经成为了人们发泄情绪、展示自我的地方,对于一些不熟悉的人,设置朋友圈的可见范围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甚至有网友留言道:”我不爱发朋友圈是不是找不到工作了!我朋友圈屏蔽领导怎么了,我为什么要把我的生活给你看,和我工作有什么关系?这HR也是蛮搞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微信的普及,朋友圈的设置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有些人会选择将朋友圈对所有人可见,朋友们可以随意欣赏。而有些人则会选择设置可见范围,他们的朋友圈像是带锁的日记本,只有被选中的朋友才能一窥其中的秘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那些设置可见范围的人就是性格封闭的。朋友圈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可以是我们的私人领地,也可以是我们的公共舞台。它既可以是我们分享生活的地方,也可以是我们表达情感、倾诉心事的地方。我们有权决定谁可以进入我们的这个私人领地,有权决定向谁展示我们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多面的,无法简单地从某一个行为来判断。有些人可能在朋友圈中活跃,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个内向的人。有些人可能在网络上与人交流自如,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个害羞的人。朋友圈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朋友圈成为了我们展示自己的一个窗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向所有人展示我们的全部。我们应该有权利保护自己的隐私,有权利决定向谁展示我们的生活。这并不代表我们性格封闭,而是我们对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信朋友圈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场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似乎对这个场所的依赖程度却在降低。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失去了社交的能力,而是我们对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增强。

朋友圈的设置是个人自由的选择,不能因为个人设置的权限而去质疑他人的性格。同时,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类似事件时,也应该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要因为对方的身份而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