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下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体系,强化“党建融合”

坚持党建引领这一核心,推进组织体系全覆盖,不断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优势。完善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组织—居民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组织体系,以街道、社区两级书记项目为抓手,落地落实老旧小区改造、美丽街区建设、社区治理协商议事、党建引领楼道微自治等党建为民项目,加快构建“支部抓治理、书记领项目、党员带群众”“三治融合”新格局。链接行业党委等共建单位党组织资源力量,调动沿街商户、中小企业等积极性,探索打造“社区党建联盟”,创新“红管积分制”“党群服务队”等办法,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力量下沉,强化“体系融合”

创新体制机制,着力破解“权责不统一、步调不一致”等堵点难题,夯实基层治理“根系”。围绕人、房、地、事、物等要素,组建“红管先锋”队伍,全域划分119个综合网格、56个专属网格、625处“微网格”,推动综合执法、城建管理等机关工作力量“进网入格”;发挥共治力量熟人、熟地、熟情况的独特优势,组建由红管先锋、网格长、网格员、志愿者、居民骨干等组成的“网格共治群”,促进党建网、治理网、服务网“三网融合”,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探索区域一体化协同管理新路径,联合毗邻区域共治联动,打造共建共治共管的治理新常态。

共治共享,强化“多元融合”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优基础载体功能建设,拓展群众参与治理路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改造一站式“矛调中心”,整合矛盾调解、来访接待、法律咨询等职能,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一链条解决”。完善社区法律顾问服务评价监督机制,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载体建设,发挥劳模调解室、“王春”调解室等专业优势,为社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创新“红管议事会”“小区治理面对面”“有事好商量”等形式,全面拓展新苏社区“‘心’苏亭”等党群服务阵地功能,优化居民群众参与共治途径,切实实现治理过程群众参与、治理成效群众评判、治理成果群众共享。

数字赋能,强化“智慧融合”

强化数智赋能,促进基层治理智能化、信息化,优化基层服务供给。对标数字政府建设要求,布局建设居民小区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着力打造智慧敏捷、多元集成的“治理共同体”。以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为契机,推动行政审批、综合执法、网格社情等业务系统一体集成,动态导入关键数据,形成跨部门多层级共享共用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人口流动、服务办件、应急处突流程化。有机嵌入“数字哨兵”“AI预警”“智慧梯控”等物联设备,重点打造“智慧社区数字运营中心”,集成落地“智慧安防”“时间银行”“云端课堂”等“未来社区”功能场景,加快建成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