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吃面不吃鸡

编辑|t

2023年3月,我国发布《2022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揭露了美国政府的种种践踏人权的行为。

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布160年后的今天,种族压迫仍是美国最普遍的社会问题之一。《报告》中引用的数据显示,三分之二的拉美女性和四分之三的亚裔女性在一年内受到过种族言论侮辱,超过一半的施暴者是陌生人。

非洲裔的遭遇则更加悲惨,过去的一年中,因误判而身陷囹圄的人里一半以上是非洲裔,他们在毒品相关的判决中被误判的概率是其他种族的19倍。

不仅中国看不惯美国的种族压迫现状,就连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也认为“美国历史上殖民主义和奴隶制留下的阴影至今仍挥之不去,助长着美国社会流行的种族主义”。

自诩民主灯塔的美国为什么久久无法消除种族压迫?非洲裔和其他族裔难道就这么默默忍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虚伪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提起美国的种族迫害,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黑人和印第安人。

其实在美国遭到迫害的何止是他们。早在英国人登上北美大陆之前,西班牙人就已经对这片土地展开了广泛的探索。19世纪中叶美墨战争结束后,墨西哥人大量涌入美国。

然而美国白人并不接纳这些西班牙裔和拉丁裔美国人,更不承认他们的白人身份,还专门创造了一个侮辱性词汇:非西班牙裔白人(white-non-Hispanic),用以区分自己和西班牙裔、拉丁裔。

而在美国白人内部也有优劣之分,最纯粹的白人要符合WASP原则,即白人(white)、盎格鲁–撒克逊人(Angelo-Saxon)、新教徒(protestant),即便是当年乘“五月花”号抵达北美的102名英国人中也只有35人符合这一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美国还生活着大量德裔、爱尔兰裔、意大利裔白人,他们在融入美国白人社会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也遭受了WASP精英们的百般刁难。

其中爱尔兰裔大多因爱尔兰土豆危机流落美国,他们来到美国时基本都是穷困潦倒,再加上与WASP的宗教冲突,这群人基本是作为廉价劳动力而存在的。

相比之下,意大利裔移民的经济条件比爱尔兰裔稍好一点,但是他们同样不受待见,并且他们移民的时间比爱尔兰裔更晚,马里奥·普佐的著名系列小说《教父》讲述的就是意大利人在美国报团取暖的故事。

至于德裔,他们从美国建国时就是WASP们重点防范的对象,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抱怨道:“我想用不了多久,我们的国会就需要翻译官来把一半议员的发言翻译给另一半议员听。”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裔更是被划分为美国的敌人。

这些被接纳、不被接纳的白人都遭遇过这么多的不幸,更遑论亚裔、非洲裔和印第安人。在白人眼中,他们甚至不配被称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16世纪以来,非洲在黑奴贸易中损失了过亿人口,其中的很大一部分被送到了美国。到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时,美国的黑奴数量已经达到了400万,那时美国人口总数也只有三千多万。

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打出了解放黑奴的旗号,南北方黑人积极响应,仅加入联邦军的黑人就有18万,纽约黑人自发组织的军事训练甚至惊动了当地警方。

战场上黑人的死亡率为20%,比白人高出三分之一。他们拿着最低的薪水,承受着最差的医疗条件,有效地填补了白人士兵伤亡带来的兵员缺口。

这场战争最终以北方的胜利告终,黑人如愿等到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似乎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在开战之初,根本没人把这场战争跟黑奴联系起来,联邦政府只不过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支持才在战争中后期添加了解放黑人的口号,包括林肯本人在内的战争双方都不认可黑人的地位。

林肯告诉人们:“解放他们,使他们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同我们一律平等,这是我自己的感情所不能允许的。即使我自己的感情允许,我们明知道绝大多数白人也不会允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这样的话他在执政期间说过很多,只不过他在1865年遇刺身亡,因此保住了黑奴解放者的名声。

黑人们高兴了没几年,美国各州相继出台了形形色色的《吉姆·克劳法》。

《吉姆·克劳法》不是某一部特定的法律,而是一系列相似州法律、联邦法律的合集。吉姆·克劳也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而是一个黑人戏剧形象。即使你不知道吉姆·克劳,你也一定了解过美国人捏造的中国人傅满洲。吉姆·克劳就是黑皮肤的傅满洲。

吉姆·克劳法不允许种族通婚,也不允许媒体揭露种族压迫,否则就要面临牢狱之灾。不仅如此,美国的黑人和白人甚至不能同处一室、共用一餐。白人告诉黑人,这就是他们所理解的平等。

受《吉姆·克劳法》的影响,黑人实际上失去了绝大多数收入来源,他们不得不“自愿”地返回种植园劳作。“自由黑人”的待遇甚至还比不上南北战争之前的黑奴,那时的白人奴隶主起码会将黑奴视作财物,给与他们基本的生存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泛非运动领袖杜波依斯如是评价黑人的遭遇:“奴隶自由了,他们晒了会儿太阳,然后重新回到奴隶制。”

此后的百余年里,美国一直以反殖民代言人和民族解放者自居,在国际社会翻云覆雨,然而美国国内的种族压迫直到现代仍未有一丝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途而废的黑人权利运动

1954年,一名黑人牧师被蒙哥马利市有色人种协会接纳,他的名字叫马丁·路德·金。同一年,美国联邦法院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中宣布在公立中学中实施的种族隔离政策违宪,有色人种争取权利的斗争取得了重大进展。

然而这次胜利远远不够改变整个美国社会,即使是教育系统内部的改革,联邦大法官们给出的意见也是以“谨慎的速度”推进。总而言之,这场官司虽然在黑人民权运动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也仅仅是个开始。

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的第二年,一名黑人女性因在搭乘公交车时拒绝给白人让座被处以14美元罚款,这件事再次点燃了黑人的怒火,当地民权机构号召黑人拒绝搭乘公交车。

蒙哥马利市抵制公交车事件发生的当天晚上,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告诉他的同胞:“除了抵抗,我们别无选择。

这场运动持续了一年多,最终联邦法院认定在公交车里实施的种族隔离措施同样违宪,黑人群体再次取得胜利,马丁·路德·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的12年间,他参加了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民权运动,吉姆·克劳法和它构建的种族隔离制度在60年代分崩离析。

眼看这场民权运动就要取得最终的胜利,黑人内部却逐渐分裂。1966年,金在芝加哥领导了当地黑人在住房和就业方面对政府的抗议活动,最终与芝加哥政府互相妥协。尽管他付出了全部精力,但许多黑人认为他与政府达成的协议没有实际意义。

从此以后,他从印度圣雄甘地那里学来的“非暴力不合作”被一些激进的黑人组织诟病,美国政府也抓住时机他反对越南战争的言论大加批判,一时间金的威信大不如前。

1968年,金在参加完一场演讲后遭到枪杀,与其生命一同终结的还有持续20年的黑人权利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运动落下帷幕后,美国黑人与白人在法律上实现了平等,但也仅仅是在法律上。持续数百年的老式种族主义在运动后演变成了新式种族主义。

新式种族主义者认为,黑人天生具备懒惰、暴力、低智等缺陷,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是因为他们自己不争气,白人无需为黑人的遭遇负责。

前众议院议长保罗·莱恩的言论代表了新式种族主义者的观点:“我们的城市内部存在着一种文化旋风:男人们不工作,一代代的男人们甚至不想着去工作,或者学习工作的价值与文化。因此这是一种亟待解决的文化问题。”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黑人依旧只能生活在社会底层。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黑人也放弃了抵抗。

1960年尼克松竞选总统时,他曾主动寻求黑人团体的支持。然而到了1968年,尼克松直接放弃了黑人手中的选票,转而迎合白人至上主义者。

他的竞争者华莱士更是“软性种族主义”的开创者,人们在他口中听不到一个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词汇,却句句都能感受到他对黑人的羞辱。

竞选后期,尼克松也学到了华莱士的语言艺术,他对美国人说:“纵观今日美国,各个城市笼罩在烟火之中,夜晚警笛常鸣。”毫无疑问,“警笛常鸣”的账被算到了黑人头上,尼克松则被认为是能够消除警笛声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国,这种取悦特定人群、掩盖矛盾本质的策略被称为“狗哨政治”。从尼克松当选开始,基本上每过4年,黑人就要充当一次狗哨政治的牺牲品。新种族主义者也找到了自己的开场白:“我不是种族主义者,但是……”

时间来到90年代,美国加快了去工业化进程,这一举措直接导致就业岗位大幅减少,特别是黑人赖以为生的基层岗位。受到失业率飙升的影响,美国社会变得更加动荡不安。

白人政客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又一次把责任推到了黑人身上。那段时间美国政府出台了一份所谓的《福利法案》,这份法案中专门拿出一个章节来抨击黑人的愚昧,否认政府对黑人的救助责任。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颁布的另一份重要法案是《1994年犯罪法案》,在这部法案的指引下,美国警察开始大规模打击吸毒、非法持枪等犯罪行为。然而司法部门对不同种族罪犯的惩处力度有着明显的区别。当白人涉及犯罪时,往往能够大事化小;黑人一旦参与其中,难免遭受顶格处罚。

法案实施一年后,三分之一的青年黑人有了被捕或者被判刑的经历,而与他们同龄的白人只有7%有过此类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便说一句,这部犯罪法案的实施者是时任总统克林顿,推动者正是当今美国总统拜登,他们登上总统宝座之前都没少寻求黑人的支持。

在大量黑人入狱后,他们的政治权利也惨遭剥夺,包括最基本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使他们的刑期结束或者得到假释,也有一半的州不再承认他们的权利。

在奴隶制时代,即使是奴隶也可以按五分之三个人行使这些权利。然而到了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黑人们却在政治上做不成“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的时代,新的悲剧

2008年,奥巴马的当选使有色人种欢呼雀跃。所有人都认为,美国已经进入“后种族主义时代”,奥巴马将成为第二个马丁·路德·金,带领有色人种冲破种族壁垒。

但这只是有色人种的一厢情愿,奥巴马本人完全不这么想,他在竞选时喊出的那些口号充其量是为了多拉一些选票。第二次竞选成功后他才袒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实际上,我的政策是如此的主流,以至于我若在 1980 年代提出这些政策,我会被视为一位温和的共和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如此,奥巴马还是因为他的肤色遭到了政敌的针对,他一手制定的福利政策往往被打上偏袒少数族裔的标签,即便它们有时并不能给少数族裔的生活带来改变。

事实上从第一个任期的后半段开始,奥巴马就已经沦为一名空有总统头衔的跛脚总统。在联邦,政客们通过议会阻止他行使权力;在地方,各州议会则把矛头直接指向有色人种的选举权。

截止到2011年,全美50个州中有38个州出现了限制少数族裔投票的法律。连前总统克林顿都忍不住发出警告:“自从我们废除了人头税和吉姆·克劳制度给投票施加的种种负担以后,我在一生中还从未见现在这种志在限制选举权的运动。”

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个黑人总统,奥巴马不仅没给黑人带来希望,反而引发了新一轮的种族主义浪潮,在他之后的新任总统特朗普更是种族主义的集大成者。

算起来特朗普是美国历任总统中少有的积极兑现竞选承诺的人,他上任后立即着手限制穆斯林入境,在美墨边境建立边境墙,翻倍地增加边境地区的执法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支持者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群体也成了种族主义的大本营。

2020年黑人弗洛伊德被美国警察粗暴执法致死一事引发了新一轮的黑人运动,黑人和自由派一同走上街头,60年代的黑人权利运动似乎要再度上演。

然而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黑人彻底抛弃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抵抗传统,沿街商铺和无辜路人纷纷遭到打劫。这次运动不但没能使黑人和白人和解,反而加剧了美国社会的撕裂,种族主义者的行动得以公开化。

当年8月,一名叫里滕豪斯的白人男孩在参加活动时遭到黑人围殴,他在情急之下举枪射杀了两名黑人。经过两年的审理,这名男孩不仅被宣告无罪,还得到了前总统特朗普的接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弗洛伊德到里滕豪斯,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方向发生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改变,黑人们更倾向于在自己或家人遭到迫害后向政府索取几百万、上千万的天价赔偿——就像弗洛伊德的家人那样。至于街头斗争,也增加了些许功利的气息。

许多人在哀其不幸的同时也多了一些怒其不争的感慨,殊不知这正是白人精英们的手段。经过几百年一手挥鞭一手喂食的驯化,再桀骜不驯的狼也变成了狗。

参考资料

刘泓.90年代以来美国黑人政策探析[J].世界民族,1998(02):18-25.

陈迹.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种族政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20.

杨德印.马丁·路德·金——为黑人权利而奋斗的战士[J].文化译丛,1987(03):42-44.

潘亚玲.美国种族关系的演变与种族等级制的建构[J].世界民族,2022(01):10-23.

姚朋.南北战争期间的黑人士兵心态研究[J].史学月刊,2003(01):11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