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巴以冲突再度升级,各国正积极从以色列撤侨。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以色列对西方国家公民开启了绿色通道,而对中国和俄罗斯公民则设置了各种障碍。

这似乎是以色列方面对两国在联合国巴以冲突议题上不支持其立场的报复行动。然而,这种区别对待并不能改变局势,只会进一步激化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以色列的数据,加沙地区共有大约7000名各国公民滞留。但由于每天拉法口岸的过境能力仅500人左右,需要分批进行撤离。

然而,前五批撤离名单里,全是欧美国家公民,中俄巴三国都不在其中。这一行为激起了众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西公开批评以色列搞“等级制度”,俄罗斯也斥责这种做法“不可接受”。在压力下,以色列这才开始放行俄罗斯公民撤离。

中国也遭遇了类似的歧,我国多次提出派军机军舰接侨,但以色列一直拒绝。外交途径申请也无果,导致我国侨民无法撤离。以色列明显在巴以问题上针对中俄采取了歧视措施,但这种做法难以为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中俄都曾在安理会提出呼吁巴以实现和平的提案,但都没得到以色列的积极回应。最近,俄罗斯还多次派遣飞机向加沙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引起以色列强烈不满。

以色列方面认为,在美国的支持下,它可以公开惩罚中俄的所作所为。但这种报复行为难以起到实质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从谴责声还是国际影响力看,以色列都占据了道德上的劣势,这只会让它在国际社会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

此时此刻,以色列想制肘中俄,恐怕已经无能为力了。中国早已派出舰队开赴中东,还与巴基斯坦举行了海上联合军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地区的军事存在感。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积极加强对中东地区的军事投送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俄完全有能力保护本国公民的利益。以色列的小动作不会对两国产生实质影响,反而可能引起更强势的回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以色列继续死不悔改,可能会适得其反,被迫面对一个更加强大的中俄在中东的影响力。

目前,以色列陷入了国际环境恶化但又军事上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两难困境。此时此刻,它更需要理性自保,而不是挑衅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中俄,以色列应采取更灵活务实的做法,不能简单以牙还牙。它需要认识到,与两个大国积怨太深,不利于巴以问题的最终政治解决。

在考量国家长远利益后,以色列方面应主动缓和与中俄的关系,而不是继续采取招引仇恨的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需要以色列政府摆脱目前的情绪化状态,做出勇敢的调整。但这无疑是目前的最佳出路。

希望各方能在巴以人道主义问题上先放下分歧,以对双方都有利的方式推进撤侨进程,从而为问题政治解决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