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2023年度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技术协调会暨新污染物治理技术交流会在潍坊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山东组织开展了首轮全省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工作已完成,共涉及7200余家企业,全面摸清了化学物质生产、使用、排放等环境信息底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污染物主要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微塑料四大类。伴随化学品的广泛应用,新污染物带来的环境问题与健康风险正在逐步显现。

新污染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污染物。我国高度重视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工作,作为首批签约国,全面淘汰了25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到今年年底还将再淘汰4种类POPs。通过我国的履约行动,每年减少数十万吨POPs的环境排放,国内环境和生物样品中有机氯类POPs含量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

公约管控的六溴环十二烷(HBCD)、十溴二苯醚与山东关系密切。我国的溴素资源主要分布在莱州湾,形成了以潍坊滨海地区为中心的溴素及溴系阻燃剂生产基地,溴素、溴系阻燃剂产能约占全国的70%,山东因此也成为履约工作最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山东先后高质量完成了HBCD和十溴二苯醚淘汰任务,为履约工作赢得主动。

山东是工业大省,也是化工大省,化学物质种类繁多、来源广泛,相关化学品生产和使用种类有4000余种,新污染物治理任务较为繁重。

相较于传统污染物,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涉及行业众多、产业链长,且因为底数不清、风险不明,新污染物治理既是国际共性难题,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今年,山东完成了全省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工作,当前山东正加快构建以“筛、评、控”和“禁、减、治”为主线的新污染物治理体系。

根据《山东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山东省新污染物治理体系,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