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央视全频道宣传湖南中心讯:(通讯员 刘纪新 )“现在我的小朋友越来越懂事,一到周末,抢着洗碗,做饭。自己的袜子也能主动进行清洗,每天早上,被子折叠的整整齐齐。”11月12日,湖南省新邵县酿溪镇第一完全小学2014班家长群非常热闹,纷纷晒出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视频与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新邵县酿溪镇第一完全小学积极实施农村小学劳动综合实践课程模式,探索出以劳动项目为载体、以学生经历体验劳动过程为基本要求的“生活+”劳动课程育人新模式,让劳动成为学生最美的童年记忆。

该校因地制宜,开辟了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每个班级都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并在《劳动实践记录本》上记录自己的劳作过程。学校根据时令节气开展了花生、大蒜、南瓜、大葱的种植、收获及义卖等劳动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各班级建立了“班级小花园”,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比如整理班内小绿植、打扫“小花园”、给花晒太阳、清理杂草、浇水等,用心呵护着每片绿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细化班级日常劳动管理,让劳动教育体现在学生每天的校园生活中。从教室的打扫、收纳整理到午餐的分发,总是有学生忙碌的身影。一名家长说:“校园越来越干净整洁,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劳动习惯。”一名教师说:“现在,学生们能‘分五谷’了;校园里,干净漂亮的小白鞋也越来越多了。”学校还建立了不同学段家务劳动清单,开展家务比赛、手工作品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家务劳动中理解父母,掌握生活技能和技巧,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培养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2104班学生刘以琛的家长向教师反馈说:“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不仅周末帮我做家务,有时还会为家人做可口的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注重多学科融合,挖掘各学科中能够与劳动教育融合在一起的部分。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时,学校开展了“带着课本走进幸福农场”劳动体验实践活动。在劳动实践中,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了实践能力,养成了爱劳动的美好品质。学校还将劳动课程与科学、道德与法治、数学、美术等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以劳育美。

学校依托社团活动开展了面点、折被子、手工创意等手工劳动,引领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华,体会“一切美的事物都是由劳动创造的”这个道理。

责编/谭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