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僖公十八年》:“齐人将立孝公,不胜,四公子之徒遂与宋人战。夏五月,宋败齐师于甗,立孝公而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642年春,齐世子昭在宋国成立了清君侧的联盟,由宋襄公任联盟长率领一众诸侯国组成的联合部队讨伐齐国自立为君的公子无亏。三月的时候,齐国国内的贵族刺杀了公子无亏,以长卫姬的为首的齐国治丧委员会派出代表与宋襄公等诸侯国代表签定了迎立世子昭的相关盟约。

于是本着仁义、诚信和道义的原则,宋襄公现场解除了诸侯联盟,除了宋国殿后的宋军之外,其他诸侯国部队当即返回各国,宋襄公留下一支小规模的护卫军交由世子昭指挥,宋襄公也率领宋国军队离开临淄城,有条不紊地撤回宋国商丘。

当然宋襄公没有像来时候的急行军,而是正常每天80华里的速度,离开齐国国都的第四天,宋军才走到齐国的甗邑。甗邑,现今山东济南历城区境内,在临淄的宋人斥候探报传来,齐国国都临淄那边又变卦了。

原来,长卫姬为首的治丧委员会受已故齐桓公其他四位公子的胁迫,拒绝世子昭即位为齐国国君,而且四位公子出动了他们各家所有的私兵,联合起来向世子昭展开疯狂的进攻。世子昭身边的小股部队以及随从人员护卫世子昭正向着甗邑方向逃奔而来。

宋襄公命令部队马上原地驻扎,并形成战斗阵形,准备迎接保护世子昭,并迎击叛乱的暴徒。

齐桓公六位如夫人各生养有一个公子,长卫姬家的庶长子公子无亏,刚刚挂掉;世子昭是郑姬家的;宋国公主宋华子家里的是公子雍,葛国公主葛嬴家里的是公子潘,密国公主密姬家里的是公子商人,卫国公主少卫姬家里的是公子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子昭约33岁,少卫姬的公子元约21岁,其他三位公子的年龄介于其间。

这一次领头继续反叛的是公子元,因为公子元与公子无亏最为亲近。无法理解的是母国就是宋国的公子雍怎么也跟着参与叛乱,是被胁迫?还是得到了某种承诺?抑或是对世子昭存有强烈的不满?我们不理解,宋襄公也不理解。

还是本着只帮忙不添乱的仁义和道义的原则,宋襄公要求与对方谈判、谈判、再谈判。

这次牵头的公子元坚决不答应,一定要宋襄公交出世子昭,否则就拼个你死我活的。

外边公子元叫嚣要打一仗,里边的世子昭也认定要好好教训弟弟们一番,打到他们服为止。于是宋襄公就组织宋国军队形成进攻的阵形向公子元的私兵发起冲锋,三下五除二就就将公子元他们的私兵冲击得七零八落的,宋襄公率领宋国军队再次返回齐都临淄,一捋到底,直到世子昭所有的即位典礼全部圆满完成,宋襄公才率兵回去宋国。

现在我们可以有时间来推理怎么还出现了这样的反转和闹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子无亏都死了,敌对双方基本达成谅解拥立世子昭了,为什么临时变卦了?

第一,参照现在某些西方大国的惯用手法,可能是宋襄公的埋的雷吗?宋襄公不是这样的人不会做这样的事。宋襄公还真是先秦仁义的典范和代表,要不然他与楚成王在泓水之战干架的时候就不会吃亏的;

第二,会不会是公子雍等四兄弟为了保命,用的缓兵之计,先诈和,等诸侯撤兵之后再跳将出来反叛?这一条也是不成立的,因为那四位兄弟并不齐心,而且共同的利益完全无法达成一致。从后来他们都又分别参与争夺齐国铁王座的事实来看,每个人心中都掂记着老爹齐桓屁股下面的宝座,还都坐上去了,除了公子雍没坐成,所以他们都是有野心的,要共同对付世子昭,除非利益达成一致。所以他们的再反叛,必定是以下的情况——

第三,由于宋襄公以仁为本的干预,对手方的四兄弟对结果是满意的,于是达成妥协,但是世子昭的妥协才是缓兵之计。等居间的宋襄公转身离开,世子昭就反悔了,原先谈好的妥协的条件基本上不答应了,可能还抛出狠话,要秋后算账。这下四兄弟才明白中套了,私底下一商量决定一不做二不休,为了保命就要干掉世子昭,至于干掉世子后怎么分配权力那是等干掉世子昭以后的事情了。于是剧情反转,四兄弟被逼联手抵制世子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来世子昭的目标是要设计清除四兄弟,一劳永逸地。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宋襄公,绝不多杀人命尤其是齐桓公的骨血,这类一点完全出乎世子昭的意料,世子昭记恨在心是必然的,所以才有了后续宋襄公战败于泓水之战,世子昭已经是齐孝公了,乘着宋襄公箭伤未愈居然落井下石攻打宋国,使得宋襄公急火攻心一命呜呼。世子昭的小人之心可见一斑。

还有一个疑点就是郑国始终没有参与扶立自家的外甥世子昭。原因只能是郑文公对这位外甥是失望之极,才置亲情于不顾,无论世子昭的起落兴衰,没有恩断义绝的决心绝不会这么绝情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世子昭参与进郑国世子华阴谋提前夺位的政变中,还好被郑文公识破提前截了胡。

公子雍、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元,直到公元前633年齐孝公去世,再兴起一轮夺位大战,公子雍夺位失败投靠楚国,公子元逃奔卫国,四兄弟的反昭组合才破裂,齐孝公在位十年期间,四兄弟牢牢抱团,使得齐孝公才不得不保持清醒,始终找不到对四兄弟下手的机会。

升级成为齐孝公的世子昭,还真是真小人!

世子昭,还毕竟是齐桓公册命的齐国世子,他的上位,在法理上是符合正统的。

也许他们几兄弟,在觊觎齐国铁王座的阴谋手法方面,没有一个人会是无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