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龄工作重归民政部释放何种信号?

近日,中国机构编制网公布多个中央单位机关行政编制规定,其中包括民政部的最新版“三定方案”。根据新版《民政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民政部新设立老龄工作司,该司将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具体工作;原设的养老服务司继续保留,职责稍作调整,增补了“拟订并协调落实促进养老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卫健委代管的中国老龄协会改由民政部代管。

1999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国务院主管老龄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成立后,下设办公室(即全国老龄办)于民政部,日常工作由民政部代管的国务院副部级事业单位中国老龄协会承担。2018年10月,全国老龄办被划至国家卫健委,中国老龄协会也改由国家卫健委代管。本轮改革中的多项变动意味着,老龄工作划归卫健系统5年后,重回民政部门。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曾表示,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0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达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人,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康是最核心的问题”成为共识的背景下,也就不难理解当时将老龄工作划到国家卫健委的用意。

时隔5年,老龄工作重归民政部,是形势使然。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亿,2022年底已超2.8亿,占总人口的19.8%。与此同时,2022年我国人口形势发生转折,出现了61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老龄化提速叠加少子化效应,劳动年龄人口进一步减少,老年抚养比快速提升,王海东2022年11月受访时指出,“应着力深化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将人口老龄化的国情要素融入各领域、各行业的政策制定、工作推进中,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激发老龄社会活力”。从侧重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到强调系统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相较于国家卫健委,民政部职能定位更加匹配当下的老龄工作重心。

从另一个角度看,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新”,不仅体现在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上,还体现在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新理念上。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要坚持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把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结合起来;通过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通过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深入推进医养结合,为实现健康老龄化打下坚实基础……涉及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方方面面,单靠民政部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多部门协同,整体性推进。

正如业内人士所说,老龄工作重新划归民政部不是简单的历史回归,而是面向未来的改革创新。也正因此,新版《规定》将民政部的“职能转变”单列出来,要求“民政部要推动老龄工作向主动应对和统筹协调转变,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强化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职能,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不断完善老年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待、宜居环境、社会参与等政策,增强政策制度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深化改革、综合施策,方能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维辰)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