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深谷中,有这样一个神秘的民族——夏尔巴人,祖祖辈辈以耕种和狩猎为生,人口稀少,却时常以出色的向导服务而出名,是珠穆朗玛峰登山队必不可少的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小编要和大家唠唠关于这个山脚下特殊民族的那些事儿~

夏尔巴人这个族群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区,涉及中国西藏、尼泊尔、印度、不丹。传说在13世纪的时候,夏尔巴人为了躲避战乱和饥荒迁徙到了喜马拉雅山脚下。

这里气候湿润温暖,又鲜少有外人打扰,是不错的生存之地。

夏尔巴这个名字,取自尼泊尔语“sharwa”以及藏语“shyarpa”,它们的意思都是居住在山脚下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音译过来后被我们叫做“夏尔巴”人。

由于人口稀少,夏尔巴人也被戏称为“熊猫民族”,整体人口非常有限,大约为4万人左右,其中生活在我国西藏地区的仅有1000多人。

夏尔巴人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是藏族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后代,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尔巴这个特殊的族群,身上有着太多神秘的符号。每每提起他们,就像小说里隐世的高手,虽已退隐江湖,但是江湖上仍然有他们的传说。

夏尔巴人擅长登山,这和他们祖辈生活在深山峡谷里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大山是他们的家,他们爬山,就像回家一样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登山也是他们一种独特的谋生方式。

夏尔巴人为登山者提供向导服务,帮他们背负重物,修建营地等,酬劳虽高,但是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每次开始登山前,他们都要在保险单上按下手印,这一去,风险太大。

也许是因为常年生活以及活动在高海拔地区,夏尔巴人的肺活量非常大,甚至有西方人说,夏尔巴人长着第三片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普通人来说,珠峰更像绝命峰,对于夏尔巴人来说,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上班路。

虽说夏尔巴人登山优势强于普通人,但是如果不是为了生存,没有人愿意去做这一项风险极高的工作。

夏尔巴向导的工作不仅仅是引导登山者攀登,他们除了需要运输物资,建设营地、修通线路、带领攀登以外,还兼顾救援,还要给登山客户们烧水、做饭、铺床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也有人戏称夏尔巴认为“保姆向导”

2015年,夏尔巴向导明玛被困在了海拔六千多米的Chobuje雪山中,没有同伴,没有帐篷,没有食物,没有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渴了就嚼冰块,饿了就硬抗,此时的明玛急需高热量食物,但是偏偏食物全部没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恶劣的环境可能撑不了一天,明玛这个土生土长的夏尔巴人在自己善于登山的朋友同事里,也是非常出类拔萃,但是在这样极端的气候里他也没办法保证自己生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运的是,53个小时以后,明玛获得直升机救援,说起这次经历,他笑着说,自己重新活了一次。

如果说,老一辈的夏尔巴人是被迫登山,那么新一代的夏尔巴人继续登山则是为了完成心中那份执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曾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夏尔巴人选择继续回到这里投入自己热爱的事业,登山对他们来说就像毒药,离开它,就觉得自己好像丢失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很多夏尔巴人用自己的长项在当经营户外用品店,不同于前辈以往对登山客户面面俱到的服务,他们会用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知识去指导和训练登山者,他们希望越来越多的目光关注到这个独特的群体,懂得这个民族。

文末再多句嘴,登山是一项极其耗费体力的活动,怎么吃,吃什么才能保证体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提及补充体力,就得说到我们的航天员能量餐,这最初是航天员专用的应急食品,倘若宇航员在返回途中降落到沙漠、或者森林中,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就需要靠它补充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小块便能供人体消耗6个小时,航天员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就靠它补充能量。

而且没有添加防腐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现在航天员能量餐的受众群体早就没限制了,早上急着赶早八的大学生、打工人、高体力工作人群,均可适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户外登山爱好者也可以储备一些这类食品,以备不时之需。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