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会友,天府之邀;以花为媒,共享机遇。

2023年11月2日—11月11日,“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全球品牌推介活动走进东南亚,来到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西亚马六甲、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菲律宾马尼拉,在“三国四城”递出成都名片

“成都是一个很美好的地方,很期待明年世园会的召开!”马来西亚国会议员李健聪畅聊着期盼。

“希望借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契机,增进两地商会之间的交流。”中国总商会马六甲州分会会长李传财许下了心愿。

“印尼的园艺产业非常有特色,巴厘岛的雕刻也能和园艺和谐融合,希望成都的园艺工作者能和印尼的园艺工作者多交流。”印尼JABABEKA集团创始人许龙川在采访中表达出希冀。

这是一次承载各种愿望的相聚,这是一场人们共盼的盛会!1999年,世园会首次来到中国,落户昆明。25年后,世园会第二次选择中国西南。

这一次,在成都。

2024年4月26日至10月28日,186天时间,以世园会之名,成都将向全球展示美丽中国新画卷、公园城市新成就,世界也将借此机会重新认识“公园城市、美好人居”的全新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园会上的中国馆,历来都备受关注。2024成都世园会主展馆(中国馆),在设计建造上花了心思。

建造方传承传统智慧,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让建筑能兼顾夏季遮阳与冬季集热,减少运维能耗,同时巧妙引入湖面低温度新风,降低空调使用能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色低碳、节约持续、共享包容”是成都世园会的办会理念,“绿色低碳”排在首位,也贯穿展会全周期——

• 在历届世园会承办城市中,成都充分遵循绿色低碳的原则,首创编制了《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 主会场选址成都东部新区绛溪河生态绿廊,保留80%地形地貌、近28公顷现状林地和401棵高大乔木,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增加植物多样性;

• 充分利用丘陵河谷风貌,保留原生河道体系,打造丰富自然生境,新增植物多达60余种

• 构建零碳花园示范场景,从建筑材料、供能形式、雨水收集等方面落地“零碳”举措

• 光彩照明方面,分级确定照明对象和照明方式。其中,选择天府眼、摩诃湖、主展馆等建筑、景观作为主要照明对象,园区一般场景只做暗光氛围设计;

• 展会后,核心建筑中的散花楼将转化为西蜀古典园林博物馆,主展馆将转换为成都东部新区文化艺术中心,综合服务馆将转化为未来公园社区邻里中心,天府人居馆将转化为川蜀民宿体验群,植物馆将转换为绿色研发展销中心……

成都世园会,不断展示着中国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也将共生发展和诗意栖居的成都场景传递给世界。同时,通过世园会平台,可以让世界各国在绿色发展方面进一步达成共识,助力全球绿色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成都持之以恒,步履匆匆。而这场展会,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翻开更厚重的城市图册,更多时刻值得被提及。

• 2023年8月,成都东部新区养马街道一池塘里,发现了“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这已经不是成都第一次发现这种5.5亿年前的珍贵生物。

• 截至2023年3月,成都市已记录野生鸟类达566种,其中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是这里的常客。

• 近年来,龙泉山累计造林植绿2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5.5个百分点,至59.5%

展开一张张“绿油油”的成绩单,可见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小确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节点,成都世园会的举办,将向全球展现大美公园城市更生动、更精彩的姿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3月30日,散花楼正式封顶。

这座46.4米高的建筑,将是整个世园会主会场园区内的最高建筑,也是整个园区的标志。屋面出檐、翼角起翘、平座斗拱、建筑台基,处处皆是盛唐时期的繁华,也将成都式浪漫娓娓道来。

散花楼效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散花楼效果图

李白笔下的“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如今步入现代人的视野之中,带来“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的舒朗惬意。

成都世园会,开辟了可以穿越的时空隧道,让古今在荡漾的诗意间对话。

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紧邻摩诃湖的主展馆,取形于太阳神鸟图案,以“神鸟衔花”的美好寓意献礼世园会。

二十四城芙蓉花,锦官自昔称繁华。综合服务馆以川蜀汉阙为设计灵感,打造极具成都特色的芙蓉阙。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天府人居馆通过院坝、荷塘与竹山构造情景空间,呈现出别样的烟火留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意的背后,是文化的支撑。

成都,又叫“蓉城”,因芙蓉得名,更有2000余年芙蓉栽培史。薛涛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桃花汁,制成深红色精美小彩笺,称“薛涛笺”。成都,有花的故事。

新繁东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繁东湖

位于新都的新繁东湖建于唐代,是中国仅存的有迹可考的两座最早古典人文园林之一。位于现在成都市中心的摩诃池建于隋朝,是现知中国西部最早的皇家园林。成都,有园的历史。

成都的花、成都的园,在厚重的历史文化浸染之,更具魅力,也在独特的城市文化滋润下,更为灵动。

摩诃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摩诃池

前蜀、后蜀和明代,摩诃池都是皇家园林。然而,摩诃池从来就不只是皇家园林,在隋唐时期,文人墨客、普通百姓都爱到摩诃池游玩。薛涛与好友萧中丞在池中荡舟,留下了“今朝同泛旧仙舟”的诗句。

合江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江亭

合江亭是成都历史上重要的园林区域。合江亭旁有芳华楼,四周多植梅树。掌管地方治安的巡检司会密切关注花事,一旦花开三分,便向上申报,摆下宴席。亭上摆酒,邀请文人饮酒作诗,广为传播;庶民百姓也呼朋引伴、乘兴而来,望月赏梅、兴尽而归。

翻阅成都千年故事,充满了“众乐乐”的开放与包容,这是一股独特的成都气质。而今,成都世园会,也是一场更浩大的“众乐乐”。

张大千《浣花溪行吟图》,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藏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大千《浣花溪行吟图》,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藏作品

“当杜甫居于浣花溪畔就有了‘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成都,陆游喜爱上了这里的梅花即有了‘二十里路香不断’的成都。”杜甫草堂园林部主任、高级工程师、中国高级盆景艺术师江波认为,有了文化传承和城市印迹的园林会让人更加迷恋和向往。

或许,“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写的不仅仅是花,更是那座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人自古爱花,造就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唐朝,成都花市兴起,到了北宋进一步发展,不仅有了一定规模和固定场所,还有一定的季节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桃符市。”北宋赵抃《成都古今集记》所记载的十二月市中,花市、香市、桂市、药市、梅市,都跟园艺直接相关。

如今,成都世园会,将是成都以园艺起跳的一个新起点。

成都世园会举办期间,将举办2000多场各类活动,预计将接待约500万名国内外游客,日均客流约3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流带来资源,办会也是营城。

为给参展游客及来宾提供优质、便捷、人性化的服务保障,建设全面启动。

• 交通方面,8639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将与园区同步建设,同时开行旅游直通车,实现主会场与成都中心城区40分钟通达,与天府国际机场、地铁站、酒店、周边景区15分钟内互通。

• 住宿方面,在主会场周边5公里内,将供应约8000家星级酒店、民宿房间,全力满足观展住宿需求。以世园会为契机,会场周边环境将得到合理改善,为后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再长的会期也有结束的时候,更何况世园会本身是一个非贸易型的展会,其产生的经济价值绝不止于展会的直接收益,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提升、旅游业知名度的提升、环保节能低碳的生活理念等衍生价值,将产生更持续的“后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北京为例,世园会结束后,园区内合适的场馆包括公共空间都得以保留下来,整个园区被作为北京西北地区构建完整旅游带的重点,并为冬奥会的举办提供服务保障。因为世园会的举办,北京市区到延庆的交通更加便利,北京世园会也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一个新引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眼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所在地成都东部新区,会后,将把会场转变为城市功能项目永久保留,让建筑与完善城市功能、承载产业布局、创造消费场景有机结合,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园盛会——

• 依托国际展园和成都国际友谊馆,打造成都国际友谊公园,连同其他展园成为城市中央公园,实现“产城融合、城园一体”;

• 营造“公园空港、世园主场”国际文旅消费场景,发挥天府国际机场的流量优势,以世园会为核心,串联周边旅游资源,激活文旅新消费……

• 借世园会这一重要契机,成都东部新区还编制发布了招商合作机会清单,将有期限的园艺展会转变为东部新区长期的城市红利。

今年夏天,成都大运会讲述了“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核心要义,在赛会浪潮中“城”势而上,成为各大城市的共识。

世园会,将为成都再次打开大门,迎面而来的,是崭新机遇。

来源 2024成都世园会 文字 吴喆 海报设计 王淇 部分图据 视觉中国 杜甫草堂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