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分司厅小学与中国科技馆教师团队合作研发了“科技馆里的科学课”,以助力学生科技素养的提升。

课程活动实施前,学校教师到中国科技馆进行参观学习,与科技馆辅导员教师探讨交流在科普场馆学习的模式与方法。学校组织科技教师对照“小学科学”、“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梳理重点学习内容及核心概念。馆校教师合作设计了“大单元”主题学习内容,进行了教学实践,并制定了本次活动方案,旨在将课内外学习融通的成效最大化,让学生学有所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年级各班分批次走进中国科技馆,开展航天主题学习实践和课内外一体化的学习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阶段的活动以“问鼎太空征途”为主题,通过展厅主题参观辅导、学习单填写、火星车制作探究等环节,带领同学们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在运载火箭、卫星、载人航天、探月探火等领域的巨大成就,学习航天知识,感悟航天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阶段,学校科技组三位教师在前期参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课内外一体化的场馆学习课程。

科学杨老师设计的《能量》课程,带领学生们探索能量的奥秘,从自然界的风、水、太阳能源,到人类制造的电能、热能等。学生们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了解了能量转换和科学原理,同时学习如何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陈老师带来的《灿烂星空》课程,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星空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宇宙中的恒星,知道划分星座的意义,认识大熊座、猎户座等星座。利用科技馆内星空顶模型,观察识别织女星、牛郎星等亮星,了解北斗七星、北极星的变化规律。了解中国古代星宿与星座划分的区别,并用科学语言、画图等形式整理获得的有关星座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安老师呈现的《我们一起来造桥》课程,利用场馆资源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科技馆内的桥梁,了解赵州桥、宝带桥等桥的历史,观察身边的桥梁外形、结构特点;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初步设计并搭建简单的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馆校合作,学校教师在课程及活动中汲取营养,提升组织教学能力、教学设计的水平,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

学生能在课内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科技馆相关课程、活动,夯实基础知识,促进科学概念理解,并在场馆学习中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激发创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充分利用场馆资源,有效开展“科技+”跨学科学习实践活动,达成育人目标。主题学习结束后,孩子们在华夏之光展厅进行参观,在体验中了解中国古代技术史、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