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因为黝黑的皮肤而成为当今世界颇为独特的“黑人犹太人”。

长期以来,他们生活在埃塞俄比亚塔纳湖一带的山区和农村,直到近代才被探险家和传教士们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犹太社群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始终坚持犹太教信仰,自称为“贝塔以色列”(以色列的家园);而当地人则称他们为“法拉沙”(外来者或陌生人),这一称谓往往带有一定的歧视色彩。

另一部分由于社会、经济压力以及近代以来基督教传教士的影响而改信基督教,但是他们仍坚持自己是犹太人的后裔,被称为“法拉什穆拉”。

起源之谜
根据当地人口头传说,埃塞俄比亚犹太人据称是孟尼利克国王的后裔。而孟尼利克国王则被认为是古代犹太历史上著名的所罗门国王和示巴女王玛克达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圣经·列王记》的记载,玛克达女王由于对所罗门王的敬仰而前来古代以色列国首都耶路撒冷。在她归国途中,她生下了一子,即孟尼利克国王,而今日埃塞俄比亚犹太人自认为是他的后裔。

依据《回归法》,作为以色列建国的基础之一,以色列被认为是全球犹太人的“民族家园”,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有权利移民至以色列并获得国籍。在约瑟夫大拉比确认埃塞俄比亚犹太人的“犹太性”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地获得了移居以色列的权利。

永久的“二等公民”?
目前,以色列境内约有13.5万名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其中近5万人在以色列出生。然而,这一群体在各项指标上明显滞后于其他社会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他们的家庭贫困率达41%,而其他犹太家庭的贫困率仅为15%。在大学教育方面,埃塞俄比亚犹太移民的入学率为26.5%,而其他犹太族群高达52.5%。就业方面,1999年埃塞俄比亚犹太移民的就业率仅为40%,直到2009年才提高至63%,而其他犹太族群的就业率一直在70%左右。

大多数埃塞俄比亚犹太移民从事的是技术含量较低的职业,科技和学术领域从业者相对较少。截至2003年,以色列拥有教学资质的教师约为9.4万名,其中仅有30人来自埃塞俄比亚犹太移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2014年以色列平均每个家庭的月支出为3728美元,而埃塞俄比亚犹太移民的月均家庭支出仅为2413美元。据维基解密公布的档案,美国驻特拉维夫大使馆早在2004年的一份电报中就提到,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在以色列社会经济中处于“最底层”,并有可能成为永久的“二等公民”。

埃塞俄比亚犹太移民陷入社会底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因素。首先,由于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难以融入以色列主流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移民之前,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几乎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前现代农业社会,与来自欧美俄等国家的犹太移民存在较大差距,不仅在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语言上存在障碍。尽管以色列通过“乌尔潘”为新移民提供了有效的语言培训,但这只能确保第一代移民的日常生活交流。

其次,尽管官方可能否认,以色列国内对埃塞俄比亚犹太移民存在各种歧视,这一现象一直妨碍着他们融入主流社会。例如,2005年奥尔耶胡达市长因担心贫困率和犯罪率上升而拒绝接收埃塞俄比亚犹太移民。

根据2005年《耶路撒冷邮报》的一项调查显示,43%的以色列人不愿意与埃塞俄比亚犹太移民通婚,也不希望子女与之结婚。2009年,佩塔提克瓦的三所学校拒绝接收这些移民的儿童入学,因此被内塔尼亚胡总理谴责为“道德恐怖袭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宗教领袖已确认这些移民的犹太身份,但以色列国内仍存在不同声音,特别是正统派哈巴德派,他们坚持不承认这些埃塞俄比亚移民是犹太人,并认为“法拉什穆拉”重新皈依犹太教是不可能的。

据英国《卫报》指出,以色列在“法拉什穆拉”“犹太性”问题上的辩论反映了其难以启齿的顾虑和纠结,因为后者是“贫穷的黑人”。相比之下,在苏联解体后的移民浪潮中,许多人仅仅通过一个声明就能获得以色列国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埃塞俄比亚犹太移民甚至认为,以色列媒体称他们为“古示人”本身就是一种种族偏见,因为这个希伯来语词汇的意思是“埃塞俄比亚黑人”。

结语
坦率而言,对于一个通过移民立国的多民族国家来说,以色列在吸收移民和促进跨族群关系方面表现出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以色列族群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阿拉伯犹太关系上,而忽视了犹太民族内部的差异和发展失衡问题。

尤其是由于长期的战火和外部冲突,不同犹太群体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或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