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由农民日报主办、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支持、北京泽牧久远生物科技研究院协办的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之“强农报国·乡村振兴我助力”系列活动暨“泽牧久远·最美养牛人”颁奖仪式在第十六届(2023)中国牛业发展大会上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杰出养牛人代表接受了表彰,并被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前,受市场环境影响,养牛业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那些能够坚持信念、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养牛人显得尤为可贵。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示了养牛业的魅力与发展、诠释了“勤劳致富、创新创业”的精神,为行业树立了光辉的形象,他们迸发的精神值得弘扬与学习。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泽牧久远·最美养牛人”——李光明,了解他背后的养牛故事。

李光明:带动群众致富的“牛人”

李光明,1973年生人。由于家境不好,很小的时候就承担着割草喂牛、周末放牛的重任,其间他与老黄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凭着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的精神,考上了大学,本以为他可以走出农门,但他却一反常规,大学毕业后毅然又回到家乡创业。

他先是在自家门前约5亩的空地上建起了牛舍、拉起了围墙,开始尝试养牛。2012年他与本村几个养殖户发起成立了“灵璧县众帮养殖专业合作社”。

万事开头难。起初养牛并不是一帆风顺,仅凭一腔热情的他,由于信息不通畅,缺乏养殖技术和经验,对市场不了解,养殖场第一年便亏损严重。面对挫折,他没有气馁,毅然外出学习专业的养牛知识。他连续三年先后去过山东、吉林等地参加专业养牛培训班。他到国营大型养牛场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回来后,他把学到的养殖技术和经验用到实践中,走科学养殖、科学管理的模式,经济效益也日益增长。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和努力,众帮养殖合作社不断发展和壮大,合作社占地面积420亩,园林绿化环绕内外,现有职工31人,已发展成为以种牛繁育和肉牛育肥为主的园林式生态牧场。

目前,合作社共存栏530头牛,其中能繁母牛313头,育肥牛217头,2021年度出栏肉牛450头左右。建成标准化“种牛繁育区”6000平方米、“育肥区”3800平方米,同时设有5000立方米的“全贮饲料区”、300立方米的“化粪池”、400平方米的“晾粪场”和220平方米的“办公生活区”,完成场地平整、围墙、蓄水池、草料场、接种站、消毒室、医疗室、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是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安徽灵璧县聚焦产业兴旺,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突出黄牛等特色产业品牌化营销理念。

牛仔培育、黄牛养殖、黄牛肉食品深加工、黄牛养殖循环产业循环利用……在灵璧县众帮养殖专业合作社,李光明围绕黄牛一条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正串联起他的乡村致富路。

2018年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户11人务工就业,参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使贫困户增加收入23400元;参与合作社入股分红77人,每年可分红30000元,为脱贫攻坚打下基础。利用扶贫工厂,釆取参与合作社入股分红的形式,联手扩建了新的养殖场,成功为禅堂镇每年多创收六七十万元。

“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养繁殖母牛。”一直以来,他的牛场主要以母牛繁殖为主。在他的不断探索下,合作社于2020年开展百姓领养能繁母牛计划,在考核完意向户的信用度及其在周边的口碑后,签订合同,免费提供妊娠母牛给农户养殖,并提供防疫、饲养技术等,生产后的犊牛归领养者所有,为农民每头牛提高5000-7000元/年的可观收入。截至目前,已带动3户加入并稳定发展。

被问及发展目标,他表示,将带领合作社力争为全县构建以“基地牵头、大户示范、群众发展”畜牧业养殖新格局做出示范。并以党建引领,将“我帮人人、人人帮我”的企业宗旨深入每位众帮人的心中,使黄牛产业发展成为灵璧县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